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六十四章 旋渦

“若是這樣,國將不國!”

“再說!太后,御史們的彈章,太后也是看了的!”

“王珪所作所為,那裡有一點國家宰執的樣子?”

“他甚至曾經私下交通遼使!”

太皇太后一邊說,眼睛卻悄悄的觀察著趙煦的神色。

向太后沒有注意到這個細節,只能是耐著性子勸說:“娘娘明鑑,御史奏事,本是風聞……祖宗以來,國家士大夫何曾有人交通遼人了?”

太皇太后搖頭道:“張元、吳昊,太后不知道嗎?”

向太后頓時噎住了,良久才道:“那只是兩個落第士子,算不得士大夫……”

太皇太后頓時笑了,也不說話,只是看著向太后。

張元、吳昊,仁廟時代計程車人。

因為屢試不中,惡從膽邊生,把念頭一橫,投了西賊,被那西賊國主元昊重用。

傳說,好水川一戰,就是張元指揮的。

戰後,這個大宋的落第士子,在戰場上,踩著無數大宋陣亡將士的屍骸題詩:夏竦何曾竦,韓琦未足奇?滿川龍虎輦,猶自說軍機!

於是,一戰成名。

甚至改變了大宋!

自那以後,大宋科舉殿試,就不再黜落士人。

更專門設定了特奏名進士這樣一個名目,給天下屢試不第計程車人一個出路,讓他們有一個官做。

免得這些人覺得在大宋懷才不遇,學那張元吳昊,把心一橫就去投西賊、北虜。

這兩個人對大宋文壇的影響還遠不止如此。

後來的諸多科舉改革,包括王安石廢詩賦而以經義取士,也都有著防範類似張元、吳昊這種人再次出現的考量在內。

向太后被太皇太后盯得,只能低下頭去,告了一聲罪。

太皇太后也沒計較,她看向趙煦,問道:“六哥不在福寧殿裡讀書,來太母殿中有事?”

向太后這才拾起了自信,連忙將方才在福寧殿裡的事情和太皇太后說了。

頓時,太皇太后也驚奇起來:“果然?”

“新婦豈能欺瞞娘娘?娘娘不信可以當殿策六哥!”

於是,太皇太后興致勃勃的在保慈宮裡,拿著向太后手裡的奏疏,一一問了趙煦問題。

然後她聽著趙煦,口齒清楚,條理分明的回答,滿意極了。

一個個問題問完,她就雙手合十拜了拜:“祖宗保佑!祖宗保佑!菩薩保佑!菩薩保佑!”

大宋這是出了英主了!

但,心中的忌憚,也因此又深了一分,對王珪的殺意則再次加重了幾分。

現在,誰勸都不好使了!

太皇太后殺意已決!

王珪,必須剝麻!

必須將他身上的罪名,全部坐實!

不然的話……後患無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