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百零二章 熱鬧的靖安坊

天下的財富是有定數,不在民間,就在官府。

官府拿得多了,民間得到的就少了。

所以,皇帝不應該與民爭利。

官府應該儘可能的退出大多數的商業領域。

什麼榷鹽、榷茶、榷酒,最好應廢盡廢。

實在不行,官府也該儘可能減少對商業的干預。

如此,藏富於民,天下大治可期。

而這位陛下,信誓旦旦,只要幾個沒收充官的勳貴祖宅,就可以經營處足夠為兩宮興修宮室的財富來。

而且,還誇口不加民賦,不增商稅,不損民利。

這要被他做成了。

呂公著知道,這就是堪比上古聖王的偉業。

因為只有那些古代的聖王,才能在不增加百姓的負擔,也不損害其他人利益的情況下做到這樣的事情。

也就是宋遼交子的成功,讓他得以在經濟領域,擁有足夠的發言權。

不然的話,就這個事情出來,朝野上下都會炸鍋。

這很容易就讓人聯想到當年的天書事件。

趙官家一拍腦袋,帶著宰執大臣,直奔泰山,玩起了角色扮演,假裝自己是三皇五帝,秦皇漢武。

然後……一地雞毛……

跟著真廟一起胡鬧的那幾個宰執,後來都被人編排成什麼樣了?

五鬼啊!

想到這裡,呂公著就對李常道:“公擇看完靖安坊,回來與老夫說一聲。”

“諾!”李常當然聽得懂呂公著的意思:“請恩相放心,學生一定會將所見所聞,錄於紙上。”

……

李常辭別呂公著後,再次騎上馬,直奔靖安坊而去。

繞過舊封丘門,穿過東向御街,很快的他就到了靖安坊。

而李常發現,聚集在這裡的同僚,已經有不少了。

幾乎所有有志於三省兩府的大臣,似乎都出現在這個小小的靖安坊附近。

戶部尚書曾布、翰林學士承旨鄧潤甫、禮部尚書曾孝寬、吏部尚書韓忠彥……

便是那些暫時無望三省的大臣的身影,也在其中若隱若現。

此外,在京元老的子弟,也出現在坊中。

李常沒費什麼力氣,就看到文及甫、張安道的身影。

此外,司馬光的兒子司馬康,似乎站在一個閣樓,拿著東西在寫寫畫畫。

李常知道,司馬康主持發行著僅次於汴京新報的汴京義報的刊行、編纂。

這可是了不得的事情。

因為,現在汴京城裡,其實傻子都知道,汴京新報背後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