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子,朝廷內外,對呂惠卿的非議就從其能力、性格、人品,無縫切換到了對其浪費、靡費財用,勞師遠征而無功上面。
這其實就是挽尊!
這是朝堂上下對呂惠卿的打壓!
不信,河東帥但凡不是呂惠卿,隨便換其他任何人,如今還不得被人吹上天?
怕是諸葛武侯的標籤都有人敢打!
正因為河東是呂惠卿,才有這麼多非議、質疑和攻擊。
無論是新黨,還是舊黨,都有一大堆人討厭、畏懼和害怕呂惠卿這個新黨的‘護法善神’。
生怕他回朝!
也是經過此事,這位太皇太后,對呂惠卿的態度悄然改觀。
沒別的原因。
純粹是血脈天賦,悄然發動了!
呂惠卿被滿朝文武所攻擊、非議,卻沒有一個人給他說好話,幫他辯解。
這說明什麼?
他沒有朋友,全是敵人!
這樣的人,在大宋屬於皇室眼中最好用的人。
趙官家們,最喜歡用的就是這樣的大臣。
有能力,沒朋友,滿朝皆敵。
這就是最好的棋子!
大小相制,異論相攪的最佳人選!
想到這裡,太皇太后就深深的看了一眼,如今已經漸漸從稚氣走向成熟的孫子。
這皇帝孫子,用人確實強。
也不知他是怎麼做到的?他怎知道,呂惠卿是新黨裡的異類?
當然了,在這位太皇太后眼中,這個皇帝孫子用人用的最妙的還是熙河方面。
雖然說,熙河方面迄今依然在上報,與賊對峙與定西。
可,熙河無論是文武官員,還是安插的走馬承受,都是信心滿滿上報朝堂的文字裡,充滿著自信與樂觀。
他們不僅僅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證據就是,熙河方面,不僅僅在定西城方向,堵住了西賊國相梁乙逋傾國而來的猛攻。
他們甚至還有餘力,派兵去廓州援助溪巴溫,遣軍去邈川支援溫溪心!
並在這兩個方向,也都頂住了吐蕃與西賊的攻勢!
這說明什麼?
說明熙河準備充足,也說明熙河的文武將帥們,有足夠的信心!
而這一戰後,只要不出岔子。
熙河論功行賞,她的寶貝侄子高公紀,必將立下大功,高家將再出大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