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士大夫寧願要一個在宮中天天養病的皇帝,也不想再看到一次女主聽政、擅權的故事。
如今,也就是情況特殊。
但凡趙煦現在能有十四五歲,身體情況可以支援聽政所需要的精力。
宰執們早就甩開兩宮了。
“臣等恭以兩宮七月癸亥(初八)詔書,于都堂集議,定南征交趾將帥封賞。”
“資政殿學士、太中大夫、廣西經略安撫使臣惇,運籌帷幄總率六軍,指揮若定,克兇擒醜,可依前官授通議大夫,為資政殿大學士,依舊為廣西經略安撫使。”李清臣慢慢的說著,這個都堂議出來的結果。
自然,這是一個保守的結論。
也是特意給趙煦留出足夠推恩空間的結論。
恩自上出——宰執們若連這個都不懂,想要喧賓奪主,那他們就不可能混到現在這個位置了。
趙煦聽著,當然也懂這個,於是道:“章相公總率六軍,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只遷一官,未免不美吧?”
“便依前官,超授正議大夫罷!”
太中大夫是從四品,相當於過去的文散官左右諫議大夫,通議大夫是正四品,相當於過去的文散官給事中,正議大夫則是從三品,乃是文散官階的六部侍郎。
對文臣而言,越向上,升遷的難度就越大。
所以,從六品以上的寄祿官升遷,都很少有越級的例子。
一旦發生,就是所謂的超授!
特別是趙煦對章惇的這個安排,尤其如此!
這是因為,一般情況下,正議大夫就已經足夠拜相了。
在元豐改制前,不知多少宰相,是帶著某部侍郎的散官階拜相的!
所以,章惇這一步,就是登天了。
已經具備了拜相的資格!
李清臣在心中想道:“果然,章子厚還真是簡在帝心啊!”
不過,章子厚是大宋立國迄今,少有的以文臣領兵,大獲全勝的人。
文臣們現在對這個給大傢伙漲臉了的同僚,很有寬容度。
超授一級寄祿官,別說新黨了,就算是舊黨裡的人,也不會有意見。
連司馬光都不會說閒話!
於是拜道:“陛下聖明。”
便聽著趙煦繼續道:“章相公既超授正議大夫,其殿學士就不太符合其身份了。”
祖宗之制,執政出知,帶資政殿學士,資政殿大學士則作為宰相待罪罷任出知或者資政殿學士的序進之職。
一般來說,授資政殿大學士,就等於告訴天下人——這個人還得在外面待幾年。
比如河東的呂惠卿,就是這個例子。
“便改授觀文殿學士罷!”
李清臣聽著,嚥了咽口水。
觀文殿學士,祖宗以來,只有三種人出外的時候才會帶。
第一:宰相,第二:執政身份的東宮舊臣,第三:未來的宰相。
一般來說,資政殿直接升觀文殿,就是告訴天下人——他馬上就要拜相了!
李清臣想了想,只能提醒道:“陛下,惇非宰相,也非陛下潛邸之臣……陛下若無馬上拜惇為相的想法的話,還請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