睜開眼睛,李資義眼前,彷彿還在閃現著昨日在汴京城城外所見的一切。
魁梧的甲士,明亮堅利的甲冑,如高牆一樣沉默,也如潮水一般前進。
他深深籲出一口氣:“如此強軍!不愧是上邦啊!”
“若是國主早知如此,就該早早的上表稱臣……”他從懷中摸出一封由他的國君,高麗國王王運親筆所寫的奏摺。
他將奏摺開啟,看著抬頭的文字:有宋高麗國國王臣運,頓首再拜,恭問大宋皇帝陛下聖躬萬福……
有宋高麗國,或者說大宋高麗國。
這是過去高麗與這中原王朝往來的殺招。
因為每每高麗人如此上書,就意味著,高麗國將斷絕與遼國的臣屬關係。
轉而奉中原的宋庭為正朔,用宋庭曆法,行宋庭年號。
這一招,對於如今的這個大宋王朝來說,不啻是仙丹靈藥!
故而每次祭出,總能讓大宋的統治者,飄飄欲仙,從而對高麗人的要求,無論是貿易還是納貢,都大開綠燈。
同時,這也是之前三次高麗與遼國發生戰爭時,高麗人放到談判桌上的重要籌碼。
而且,每每拿出來,總能起到奇效!
最終都能在談判桌上,迫使遼人讓步。
可不要小瞧了,這種嘴上的臣服、朝貢的形式。
對於如今的宋遼兩國來說,任何一個外邦的臣服與朝貢,都是彌足珍貴的。
因為這關乎著,到底誰才是真正的合法正統這個要命的問題。
正所謂,唯名與器不可以假人!
所以,無論宋遼,都會在對外方面,表現的非常慷慨。
向兩國朝貢,是很多小國的重要創收手段。
奈何……
李資義看著這封在他出發前,被他的君主,視作殺手鐧的奏疏。
他垂下頭去,嘆息起來:“遲了啊……”
若是在遼軍入寇的時候,他的君主,能立刻反應過來,馬上向中原稱臣。
這封奏疏,大抵能換回許多好處。
但在現在這個時間點上……
高麗,已丟了開京以北的所有城市、山區。
而中原的宋庭,如今也已經有了強軍。
正如昨日,他回到汴京後,宋庭的那位翰林學士刑恕告訴他的:“貴國今已如累卵……”
“我主固憐貴國無辜……”
“然則,我主憂心,恐援貴國之物未至,而貴國已亡矣!”
“如此,不止平白得罪了遼人不談,還將使我大宋之甲械,落入遼人之手!”
就是咬死了,高麗現在已有敗亡之勢。
宋庭擔心,投資打了水漂,還可能被遼人發現,影響宋遼關係,造成外交動盪。
李資義只好對刑恕誇口高麗軍勢,吹噓開京城堅牆高,斷不可能被遼人攻破。
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