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八百七十四章 吐蕃正統在大宋

而這正是趙煦需要的。

朝中物議壓力不夠大的話,又怎麼顯得出他這個官家的隆恩之深呢?

所以啊,清流們的壓力,也是這場權力PLAY中的一環。

這樣想著,趙煦就喚來一直在門外守著的馮景,與他吩咐道:“且去將前些時日,趙醇忠、包順等聯名所上的劄子取來……”

“諾!”

很快,一封劄子,被送到了趙煦手中。

趙煦拿著,開啟看著上面的文字。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密密麻麻的結銜格式。

每一個格式,都代表著一位昔日的唃廝囉或者李立遵的血脈(當年木徵兄弟降宋,順便帶來了李立遵的兒子李都克)

若算上,如今已經依附大宋的邈川溫溪心叔侄的話,那麼青唐吐蕃的正統合法繼承人(唃廝囉、溫浦奇、李立遵),已經全部是大宋臣子了。

說一句吐蕃正統在熙河也不為過。

而吐蕃人素來畏服貴種,重視血脈。

所以,如今的大宋,在去年的戰爭後,已經完全掌握了對青唐吐蕃的戰略優勢。

說句不客氣的話。

只要趙煦願意,大宋都不需要出動大軍。

只需要給這劄子上的這些吐蕃貴種們一個大義名分,讓他們帶兵前往青唐。

十之八九,青唐阿里骨政權,可能會迅速崩潰。

但,趙煦沒有這麼做。

因為,沒有好處。

再看著劄子上的內容,很顯然,這是請了大儒潤色過的,對仗工整,文辭優雅。

將這劄子快速的看了一遍,趙煦將之輕輕放下來。

“這汴京城的人,還以為熙河的蕃官、蕃將們都是臭氣熏天的廝殺漢……”

“卻也不看看人家,如今的買賣做的多大了?”

“就連朕都要為了國家社稷,犧牲自己,來拉攏、團結他們!”

熙河路遠離汴京,當地的藩部首領,在部落中有著極大的影響力,每一個都是土皇帝。

想要團結他們,就必須是經濟文化政治並用。

所以,在一開始,趙煦就已經下定了決心,學習滿清的統治經驗,將自己的血脈,帶到吐蕃去——在後宮中,確立幾個位置,屬於吐蕃、羌甚至党項等族。

等這些妃嬪生了皇子,就可以讓他們遙領某部首領的職位,生了公主,則送出去與之聯姻、和親。

從而在血緣上,將趙官家和這些少數民族捆綁起來,把他們拉上戰車。

再加上經濟、文化、政治等方式,用不了一代人,這些人就會全部轉化成宋人。

至少,也會變成,趙官家們最得力的幫手!

無論對內對外,都是急先鋒的那種!

如今,隨著熙河棉花經濟的快速發展,趙煦知道的,這個事情必須提上日程來了。

不然,等他們繼續擴張、發展之後,再做這些事情,效果可能就要大打折扣。

錦上添花,怎及雪中送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