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師宴之後,蒼山學館一行人就要準備回去了。
宋添拜師的事情並沒有告訴他們,只是當夜回去跟父親說了。
宋二才也不知道怎麼說,朝堂上那些事情已在他能力之外,瞭解不多幫不了兒子,只叮囑他以後多長個心眼。
宋添明白。
送走兒子,宋二才坐在燈下倒是想起了白日見到的舊人。
事隔多年,那人變化不大,他掃了眼便認出來了。
那時他來蒼山學館就讀半年,成績不如自己卻一舉中得秀才,而今已是外放的主考,想來這些年來在京中混得不錯。
當年自認懷才而不得志,多年過去宋二才以為自己已經放下了,今日見到舊人,心中還是激起了點點漣漪。
次日,宋添回書院在眾人的見證下行了拜師禮。
之後他收拾了一點東西,便打算回家去了。
這時,阿繡找到他,親口說了前段時間在臨江的事。
不是有意欺瞞,只是怕他影響學習。
宋添意外了一下,要是阿繡沒有專程跑過來看他,心裡肯定會有些想法。但她不遠千里而來,宋添只有感動。
他什麼都沒說,聽聞阿繡不跟他們回去了,即刻便要啟程去臨江,心中不捨。
放榜後的第三日,宋添跟著父親先送了阿繡離開,之後兩人也跟著蒼山學館那一行人回平陽去了。
六月離家,先到臨江,再到府城陪考,這次出門宋二才在外足足奔波了三月之久。
臨走時還未顯懷,再歸來常氏的肚子已經聳得老高了。
院試放榜宋添中了小三元,訊息前幾天已經由縣衙的人傳了過來,常氏日思夜盼,總算將兒子跟丈夫等回來了。
歸來那日,平陽鎮一行人又出來看了一回熱鬧。
小三元呢,他們聽都未曾聽過,還是縣衙的人過來報喜才知是三試連中案首。
現下宋添已經不是平陽縣第一份,是整個梁州府頭一份。
回到鎮上那天中午,一行人到酒樓吃飯,伍掌櫃分文未收,讓宋添跟胡柯兩位廩生給他提了一幅字,用著留念。
白天在酒樓吃飯,夜裡常氏也在院中辦了席面,專程請了李館主前來。
常氏還跟丈夫商量,再給兒子辦三天流水席,這次就不回村子裡了,在鎮上辦隆重一點。
“要是阿繡在就好了,也能跟著大家一起樂呵。”
是夜,常氏躺在丈夫懷裡說著接下來幾天的打算。
先前丈夫回府城的時候已經事先讓人回來給她報了信,並帶回阿繡送的那兩箱補藥。
知道他們在那邊一切發展都很好,可常氏還是忍住想她,畢竟是養了多年的小兒媳婦。
“明年,等添兒考完鄉試,咱們帶他進京,便能相見了。”
明年八月的鄉試,等兒子考完宋二才不打算等,直接帶人上京。
常氏點頭。
翌日,宋添歸來的訊息傳到村子裡,宋老爺子來了,聽聞兒子要在鎮上辦流水席,立即又返回村子準備,到了那天能叫上名的熟人親戚他都請了。
這是屬於他們宋家的風光,自然得多叫點人來樂呵樂呵。
而常氏這邊,不光請了鎮上的人,連書院裡的學子們都叫了。
河口鎮上下兩條街,全部擺滿了桌子,大家自發幫忙做飯,席面從早到晚,整整熱鬧了兩天。
這般熱熱鬧鬧又辦事耽擱了些天,一行中了秀才的學子便要收拾行囊前往書院進學去了。
龐子默跟童良玉進平陽的少梁書院,宋添跟胡柯前往府城的青雲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