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闕七十九:要塞險關

《慾女養成記》獨家簽約17k(),請大家支援正版,支援作者!

〓〓〓〓〓〓〓〓〓〓〓〓〓〓〓〓〓〓〓〓〓〓〓〓〓〓〓〓〓〓〓〓

一路上,除了晚上會找客棧投宿之外,白天都是馬不停蹄地趕路。有的時候,到了人煙稀少的地方,就停在路邊休息,到了人多的地方,就買足食物,備足水,然後接著上路。

西北的地勢不同於東南方,所以村落城市的分佈自然也大大不一樣。東部,比如揚州大多都是平原之地,民宅客棧鱗次櫛比,而甘肅則不一樣,有的時候就算走上一天一夜,也未必能見上炊煙升起。就算偶爾有個村落,也只是三四戶人家。不過,西北的民風很好,也很熱情好客,可能是從此路過的人本來就比較少吧,他們對楊菲兒他們都非常熱情,經常送水送糧於他們。儘管近年來水災連連,但是這一帶的百姓離黃河較遠,加之他們自己又是自給自足,也算是生活無憂了吧。

大約過了四天,他們終於到了目的地——蘭州府。正當他們興高采烈地去拜訪鎮西王朱常沐的時候,卻得到了一個大家都願知道的訊息:鎮西王並不在蘭州。

楊菲兒說他們是鎮西王的朋友,有事來想他求助。

王府的管家見楊菲兒等人誠懇,便說:“你們來的真不是時候,王爺已經去嘉峪關守城去了。”

楚天昭問道:“邊關有事發生嗎?”

管家說道:“看來你們還真是不知道。你們來的路上是不是已經看見有許多流民了啊?”

“是啊,聽說是黃河決堤,淹沒了許多房屋田地。”楊菲兒說道。

“北邊的瓦剌聽說我們這又發洪水了,覺得有機可趁,便派兵攻打嘉峪關。文書八百里緊急傳到王爺這,王爺看完之後就上馬去嘉峪關了。”

楚天昭問道:“那甘肅那麼多難民,他就不管了嗎?”

管家嘆道:“哪能管那麼多啊。這黃河每過幾年都要來一次洪水,這是天理迴圈。王爺將多年來屯下的糧食,一半撥給了難民,一半拉到嘉峪關前線去了。接下來,就要百姓自己了,我們也沒有辦法。王爺說,現在是國難,兩者不能兼顧,應該先將瓦剌擊退,然後再想辦法救援難民。不然,嘉峪關要是被瓦剌攻破了,百姓的日子就更加苦了。”

楚天昭有點生氣道:“他不會向附近的府君借一些糧食嗎?還有,黃河還在繼續氾濫,如果可以加以堵塞或疏導,不是可以減輕災情了嘛?”

管家聞言怒道:“你是何人?竟敢質問我家王爺?”

楊菲兒打圓場道:“這位大伯請勿見怪,我大哥因為見到百姓如此困苦,而不見官府援助,所以言語有些過激,希望你能原諒。”

“哎……不怪他。王爺已經向周圍的府君全借遍了,可是他們卻說他們的府君也遭到了洪水,沒有多餘的糧草借過我們。何況,朝廷沒有文書和聖旨下來,他們也不敢擅自借糧。”忠臣出忠僕,這位管家也是個有良知的人。

楊菲兒說道:“大伯,從這到嘉峪關,需要多少時間呢?”

“快的話,三天就可以到了,”管家看了看他們的馬車,又說道:“要是坐馬車,晚上需要休息的話,大概要五六天了。”

楊菲兒謝過管家,便回到馬車對皇上他們說:“鎮西王去嘉峪關守城了,從這到那,大概五六天的行程,我們事不宜遲,就現在上路吧。”

皇上遲疑了一下,便點了點頭。

鎮西王的部隊駐紮在嘉峪關城。關於嘉峪關倒有一個流傳很廣的一個故事。

明初,太祖為鞏固西北一帶防線,派徵虜大將軍馮勝到河西走廊一帶駐防,並準備在那裡選址建關,以防止塞外蒙古瓦刺族的入侵。馮勝到處視察,尋找關址,最後決定在龜蓋山上修造一座雄關。他很快請來了能工巧匠,在山上放了線、釘了木樁,準備第二天破土動工。

誰知第二天一早,馮勝來到工地一看,發現地上的線和樁均已不見,他一邊派人四處尋找,一邊叫來昨夜值班兵士詢問。值班兵士稟報說:昨夜我值班時,不曾合過一眼,到四更時分,驟然狂風四起,颳得天昏地暗,風停後,再看地面上的線和樁均已不見了。

正在此時,到別處尋找線、樁均的兵士氣喘噓噓的跑來報告:丟失的線、樁已在狹谷北面的嘉峪山坡上找到了。馮勝將信將疑地跑到那裡一看,樁和線整整齊齊地釘在山坡上,當時真是驚訝不已。靜下心來再仔細觀看這裡的地形:只見南面祁連山白雪皚皚,北面馬鬃山連綿不斷,西面是廣闊戈壁灘,東面綠洲片片,還有淙淙流淌的股股泉水。

腳下,山勢平坦,方圓還有五十畝地大。若在這裡建關,依山傍水,居高臨下,進可攻,退可守,固若金湯。進而細想,當初選址在龜蓋山,那果是討賴河下游,夏季由於祁連山積雪的大量融化,洪水衝關而過,會致使全軍覆沒。越想越感到慶幸,真是天助我而改關址也。馮勝立即上奏皇帝,隨後,大興土木,修築了一座長220丈的嘉峪關城。

據傳說,關城改址是由於關雲長顯靈指點。老百姓為紀念他,便在關城內修了座關帝廟。廟由大殿、陪殿、過庭、牌樓等構成,面積約720多平方米,建造得十分富麗堂皇。許多人為表虔誠,還自願集資捐款,用重金買了一顆寶珠,嵌在大殿頂部。從此以後,寶珠日日夜夜放射臺奪目耀眼的光芒。

一天傍晚,突然天空黑暗、黑雲壓頂、電閃雷鳴,全城百姓驚恐萬分,紛紛跑臺家門觀看,猛聽見一聲震耳欲聾的巨響,突見兩條巨龍在空中飛舞,一直飛入關帝廟,再也不見臺來。第二天,雨過天晴,人們紛紛來到關帝廟一看,在大殿頂部安放寶珠的兩旁,各有一條巨龍,栩栩如生,正好構成一幅二龍戲珠圖。

這個傳說不知是真是假,但足證明了一點,就是嘉峪關城是朝廷不容小瞧的地方。皇上要是想使自己的政權牢固,這些邊關地區的將領是必須得拉攏的。

一路打聽著終於走到了天下雄關,遠遠望去,嘉峪關城略呈梯形,城牆高約十米。東西各有一門,上面各建有一座關樓,結構精巧,氣勢雄偉。城牆四角各建一座箭樓,南北兩面城牆上還各建一座敵樓。東西二門之外,連線關城各建一個甕城,用以掩護內城。關城西面約二十米處,築有一道磚包城牆,高度與關城相等,兩端與南北兩面的外城土牆相接,構成羅城。西羅城南北兩端各建有一座箭樓,中為關門,門頂建有一座三層的關樓,上題“嘉峪關”三個大字。這種建築形式,使嘉峪關城外有城,重關重城,形成重關並守之勢,構成堅固的防禦堡壘。

眾人一邊驚歎一邊打算進城,結果被守城的將官攔住了。楚天昭問:“你們這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