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超來到長江工業園,雖然在他的核心資產中,工業僅排在第三位,但林志超依舊會時常參與長江工業集團的工作,制定策略、出謀劃策、監督生產、開啟渠道等一些列工作。
換做是世界上其它的任何一個企業家,是完全不可能做到林志超面面俱到,且極其專業的;這得益於林志超擁有一個超強大腦,以及前世的記憶。
其實在林志超看來,做工業是最需要消耗精力的,做航運、地產,多多少少都有一些‘炒風’存在。而做工業,則需要踏踏實實,認真分析形勢。
假髮生產車間,林志超對管理層誇獎道:“去年長江假髮廠表現不錯,今年你們要再接再厲!”
1957年的長江假髮廠,盈利依舊穩定在500萬港幣以上,這讓林志超大喜;與此同時,他對假髮的前景,也進行了重新的思考。
陳麟元、陳霞等管理層,頓時非常受用和歡喜,能得到老闆的誇獎,不僅僅是自豪感爆棚,更是關係著年終獎的多少。
陳麟元回應道:“雖然香港的假髮競爭激烈,但我們憑藉銷售網路龐大、技術精良等優點,一直保持著競爭力,這是我們安身立命的關鍵。”
銷售網路龐大,意味著長江假髮廠不僅可以將自己的產品賣到歐美,更可以將別人的產品進行代理。
技術精良,一些特殊的假髮,每頂可以出廠價千元,利潤率爆表。
林志超點點頭,從一開始,他們就做到行業‘老大’,所以香港雖然假髮廠眾多,但卻難挑戰長江假髮廠的地位。
“陳總經理,你經常出國考察,說說看歐美假髮需求人群,有沒有擴大的可能性?”
林志超其實心裡明白,只是故意考驗一下陳麟元。林志超將這些子公司的總經理,當成‘老闆’培養,一年多次海外出差考察,經費公司全部報銷。
至於這些子公司的總經理,會不會辭職創業,林志超壓根不擔心,離職就再培養一個就行,真正的指揮是林志超。當然了,陳麟元的薪水每年都在加,比如去年就已經接近十萬,今年將突破十萬。
陳麟元說道:“全球假髮的需求一直是穩定增長,這得力於歐美嬉皮士越來越流行.還有一種現象,就是特種的假髮需求市場越來越多,這種客戶都是單一客戶定製的,如禿頂的假髮,髮套須與邊沿的真發有機地結在一起,色澤要一樣,以達到以假亂真的奇效。這種客戶除了本港的藝人、禿頂者、頭髮稀疏者,還有慕名而來的海外人士。價格可以達到上千,甚至近萬港幣。”
林志超聞言,結合自己的記憶——60年代才是嬉皮士真正流行的年代,60年代末才逐漸消退。就好比‘時裝’一樣,一旦普及,就不能再叫做‘時裝’了。
如此一來,假髮產業還有近十年的黃金期。
“嗯,我覺得假髮還有黃金期,可能就是來源於披頭士風會在六十年代真正風靡歐美。這樣,你根據情況,和一些優質代工工廠,簽署長期供應合同,穩定我們的供應鏈。待將來形勢不對,我們再籤回單月供應合同。”
如此一來,他們不費吹灰之力便掌握了生產渠道。
“好的”
隨後,林志超又關照陳霞道:“陳經理,香港人經商的風格是——大錢不放,小錢不丟。剛剛陳總經理說的那個單一客戶需求,你可得讓技術水平成為香港最好的工廠之一,那樣才能做高階訂製。”
陳霞從一個女工,發展到如今的生產經理,這中間的有兩個原因:第一,長江工業集團擅長培養人,也喜歡培養潛力管理層;第二,陳霞雖然文化近小學水平,但性格利落、要強,肯鑽研。
這樣一來,陳霞這些年沒有掉隊!
“老闆放心,我們一定做世界上最好質量和技術的假髮,不會輸給法國佬。”陳霞不服輸的說道。
在這一點上,陳霞已經有‘女強人’的影子。她加入長江假髮廠以來,命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一個薪資只有幾十港幣的女工,如今一躍成為年薪3~4萬的香港中產階級。
隨後,林志超花了一會時間,參觀生產車間,並和大家聊天。
他說是已經將假髮、塑膠花這兩個產業,完全交給集團和分公司的管理層;但實際上,林志超的經商風格是非常遵守——大錢不放,小錢不丟。
更何況,如今不管是假髮也好、塑膠花也好,都做到了頭部,盈利是非常豐厚的。
就拿假髮來說,假設十年時間每年都能保證500萬港幣盈利,那就是足足5000萬港幣。
這是一個什麼慨念,如此多的錢,可以讓一個地產為零的公司,在六七年抄底,一舉在1972年上市,成為‘地產五虎’的規模。
接著。
林志超來到長江塑膠廠。
目前,長江塑膠廠的工人已經突破3000人,比林志超預計的還高出500人;用陶德榮的話來說,必須擴充人數,否則失去太多的利潤。
與此同時,為長江塑膠廠代工‘塑膠花’的衛星公司,足足有二十多家,工人加起來也有一千多人;還有,為長江塑膠廠做串線的家庭工廠,也達到兩百多家,大概有五百人。
近五千人的規模,堪稱工業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