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星鋒研究院下屬有個團隊正在嘗試完全破解稜艦外殼的材質特性,已有眉目。
一天過去,太陽快速開發系統所化的防禦護盾自行解體,裡面露出一枚體積大約相當於三千三百個地球的球體。
球體呈淺藍色,半透明,形狀渾圓,內有如水母長鬚般的交織網路緩緩流淌,這是極高純度的漿電流在如同液體般流動的表現。
太陽變成了一塊巨大的供能電池,散盡了最後的光與熱。
新的能量來源帶來的幫助是顯而易見的。
一些尚且需要計劃安排的大型實驗立馬被提上日程。
如今不管是太陽系內部還是外面的晨風帝國,所有科研專案都只有兩個核心任務。
透過瑪土撒拉星核找到更多上一個宇宙世代的奧秘,以及利用對舊宇宙的理解,終結太陽系內的異常現象。
別看那只是區區一個小型恆星的星核,相較於浩瀚的宇宙不值一提。
但可以打個比方,透過分析一枚地球上的碳基單細胞生物的生理結構與內部反應過程,便能至少反推出95%以上的地球自然環境。
瑪土撒拉星的星核,便是來自上一個宇宙世代的“細胞”。
人類的目光將會透過這“細胞”,以管中窺豹之姿看見曾經的宇宙。
當人類徹底破解星核的奧秘,用另一條大統一公式總結出完整的星核中的宇宙規則時,穹頂自然被破。
這看起來很難。
但其實在謝爾蓋完成中位值的計算時,便已經成了水磨工夫。
只需要經過大量的實驗以及更大量的計算,就註定能一點一點抽絲剝繭般的撕碎其神秘面紗,彷彿解開被纏在一起的線團。
看起來很難,可只要肯花時間,再複雜的千千結也終有被找到最優解的時候。
……
2615年,在太陽系內的基本相互作用強化效應即將壓過閾值,太陽系人口已經開始銳減時,謝爾蓋等人終於總結出了瑪土撒拉星星核中的舊宇宙大統一公式。
人類對新舊宇宙的理解,變成了一個蹺蹺板。
這頭是新宇宙的大統一規則,另一頭是舊宇宙的大統一規則。
至於中間的槓桿支點,則是由謝爾蓋找到,再由其他人完善拓展,最終求得完美值的“中位值”。
2617年,以儲備虛能為源動力的基本相互作用逆轉器開始做功。
壓在太陽系頭頂的可怕高壓戛然而止。
與此同時,經過百餘年準備,耗盡數十萬個恆星的壽命,外面的人在半人馬座與太陽系的中間地帶製造了一個長度達到百億公里的長筒狀巨大發射器。
一束人工製造的超量伽馬射線暴,轟然射向太陽穹頂的上端。
這一次,人類要用自己的力量撕碎穹頂,完成破解複製它的最後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