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有云,文無第一,武無第二。
要評價兩名戰士孰強孰弱,似乎很簡單。
把兩名戰士放在同一片區域死鬥,活下來的那個必然是更強的。
沒有爭議,不必討論。
因為已經死掉的人沒有再被拿來與人比較的價值。
但如此比較只是理想狀態,不可能真實發生。
無名艦隊中的每個戰士都是寶貴資源,不可能僅僅為了評選出個優劣,就讓人員如此無意義的消耗。
那麼便只能透過模擬戰鬥,再由智慧系統綜合評分的方式來實現,亦或是將強度控制在不致死狀況下的訓練搏鬥。
但這裡有新的問題。
模擬戰鬥可以做到99.999……%的擬真,但與真正的現實依然存在差距。
這看似細微的差距留下的漏洞將會在爭論中被無限放大,又會產生無數種被推敲的可能,僅憑模擬比賽中推算出來的細微差距,並不足以令人信服。
又沒人能像虛無歷史中先哲陳鋒那樣,直接在資料上甩開別人幾倍,那自然無可辯駁。
訓練搏鬥也有問題,廝殺時生死本就只在一瞬間,在這剎那間會發生什麼,都是未知的。
控制戰鬥強度既是保護措施,同時也是對戰士潛力的壓制。
人類在面對生死危機時,有一定機率爆發潛力。
訓練模式裡的生命保護系統的生效機制卻正在於危機判定。
為了保證安全係數,這危機判定的標準往往會定得比較寬鬆,很容易觸發。
戰士這邊剛準備“爆種”,啪的一下,交手雙方都被斷了電,迅速被迫進入沉眠治療,整個人躺平了動彈不得,那再厲害的潛力也爆發不出來。
可如果關閉保護系統,萬一弱勢方在關鍵時刻沒能爆種,直接就死了,那也不行。
所以訓練很難壓榨出戰士的最高潛力,目前也沒人能像陳鋒那樣,讓資料排名第二的戰士全力以赴,自己卻依然遊刃有餘的控制場面。
另外,人類的敵人也不是自己人,而是複眼者及其麾下軍隊。
面對不同的複眼作戰單位時,在複雜多變的戰場環境中,具備不同特點的戰鬥員與其裝備發揮出的效能也截然不同。
譬如兩名戰士分別具備不同特點。
讓倆人單挑時,A完全不是B的對手。
但在對付某些特定型別的複眼作戰單位時,說不定一個A就能頂十個B。
那A和B到底孰強孰弱?
誰也說不準。
所以到了如今這個時代,除非再出現陳鋒那種全方面碾壓同濟的超階武力,根本沒有必要去評估同為S級戰士的能力誰強誰弱。
秦光這問題顯得很沒意義,問得十分缺乏水準。
戰士們很不解。
但理智又告訴所有人,秦光既然能被選為無名艦隊總指揮官,率領這支如此精銳的艦隊,執行前所未有的重大任務,一定有其出眾之處,不可能是個不靠譜的人。
人們心中的疑惑讓秦光的拱火沒能達到預期目的,所以一時半會兒只是譁然,卻沒真鬧起來。
但這本就在秦光的預料之中。
他的拱火還在繼續。
秦光笑了笑,說道:“或許有人以為我在開玩笑,但是……我認真的。我將會開啟長期的全軍綜合評估,制定出一整套模擬考核計劃,用很長的時間一點一點的給你們進行戰力評分。我會推出每個人都能實時查閱的浮動戰力榜單。你們接下來的小隊成員選拔,以及戰鬥序列排位,都將由這套評估系統決定。”
“我舉個例子,假定我們在接下來的航程中遭遇突發戰鬥,需要面對完全未知的敵人。那麼我在臨時決定出戰人員時,將會根據你們在榜單上的表現做出快速決策。同型別的作戰小隊中,成員綜合排名高的小隊將會擁有優先順序。”
“排名過低的小隊,大約只有在一些明確能取勝的局面時才會被派遣出去,主要職能是打掃戰場。畢竟每條生命都很寶貴,艱鉅的任務還是得交給有足夠把握的強者。我衷心的希望一部分人可以永遠也別再踏上戰場。我們的旅程很漫長,在旅途中我們肯定會需要培育下一代,所以,你們懂的……”
說著,秦光還聳了聳肩,顯得十分輕佻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