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芳華也覺得很好,也附和夏正華的意見。
夏元軍見子女們意見一致,也就不好打消他們的積極性。哪怕知道夏正華是想自己老兩口住的好一點,還是得接住他們的孝心。
夏元軍說道“那就按正華的意思吧。”
蘭華芬也不再攔著。
夏正華又說“其實多建幾間房子,裝上自來水,用上衝洗廁所,以後就方便了。現在,我們結婚了,丹慧家也就她一個女兒,過年時是在我家,還是在她家,都是個問題。按傳統,應該在我家。但在我家過年,我岳父岳母在家裡就會寂寞。如果有可能,以後過年不是在省城我家裡,我們還可以接上我岳父岳母去我們老家一起過年,那樣才熱鬧。他們也好體驗鄉下過年鞭炮聲的熱鬧。”
柳丹慧聽到夏正華說了這麼多,在為自己父母著想,內心就是一熱,她在心裡感謝自己選擇沒錯。
夏正華對父親說“爸,你回去後就去找村裡和鎮裡,申請辦好建房許可證,根據政策,妹妹還未出嫁,你們三個人的戶口,批一百六十平方的宅基地應該沒問題。我會找專業的設計人員來家裡測量,由他們幫忙設計,爭取建一棟簡潔、實用的三層帶屋面的樓房。”
夏元軍問道“建這麼多房子幹什麼呢,衛生都難搞。”
蘭華芬跟著說“是呀。”
夏正華說道“爸,媽。以後我們要生孩子,芳華也要結婚生子。大家都回家,你們還會覺得房子多嗎。”
他停了會,讓大家消化一下。
夏正華看看家人,接著說道“其實,我還有個想法,家裡也有口池塘,媽媽也在家養了雞鴨。我就想蹭蹭爸媽的福氣,如果有些不方便去外面聚會的領導朋友,我就帶到家裡來,這樣就清靜,不會被別的人和事情干擾。”
柳丹慧望著夏正華,微笑著道“你還想啃老呀。”
夏元軍聽了夏正華的解說,也瞭解了兒子的想法,做父母的只要有能力,就要支援。兒子在外面發展好了,自己臉上就有光,也是給夏家的祖宗爭光呀。
於是他完全沒有了其他想法,一心要趕緊把房子建好。
“正華,我看還得建幾間雜房。”
夏正華聽到父親回應自己,知道他不會反對建房。他問父親“爸,建雜房做麼子呢?”
夏元軍回道“你想,建好了樓房,那就得講究呀。所以雜物什麼的,就得放在雜房裡。另外,雞鴨也要有地方關呀,我們肯定要養兩頭豬呀羊呀,這樣,親家他們以及領導朋友來了,才能吃到地道的農家菜嘛。柴火灶也不可能打在新房子裡面,所以要有一間房子做柴火灶房。你不曉得,柴火做出來的飯菜,那才叫農家味。”
夏正華和柳丹慧互相望了一眼,心裡都在為父親點贊。
人的思想只要一開啟,什麼事情都可以談下來。
一家人就這樣熱熱烈烈地討論著房子怎麼建,建什麼式樣,充分發揮了民主制。
夏正華想著,在鄉下有個家,那就是根,有根才有歸宿。他想,以後的工作中,一定要告訴身邊人,一定要有老家,一定要在老家有個窩。在外面混得再好,如果沒有老家可以回,那麼就是無根之浮萍,隨波漂流。
這一晚,談到十一點多才各自回房間睡覺。
第二天,夏元軍就提出要回家。夏正華和柳丹慧想挽留他們多住幾天,等婚假休完,一起回婁城。
夏元軍對他們講道“你妹妹明天要上班,我們就跟她一起回去。你們明天也要回門,我們兩個老傢伙在這裡又不熟悉,走出去都怕不曉得回來,我們就回去吧。反正你們要不了幾天就會回婁城。”
夏正華其實知道父母是不想在這裡一起住著,打擾了自己的兩人世界。他
們可能覺得自己兒子也許沒什麼,可就怕兒媳婦時間長了有想法。他們也不是怕兒媳婦不喜歡,而是擔心兒媳婦想過二人世界,不然就不會在外面買房子。當然,他們不知道買房子是自己兒子的長遠想法。
父母一心要回去,剛好在路上妹妹也可以照應,夏正華和柳丹慧只好送他們去火車站,幫他們買好車票,直到他們進了候車室,兩人才坐車回道新房裡。
你們還別說,沒有了父母他們住在一起,好像沒有了拘束。夏正華下廚,做了幾個菜,把柳丹慧吃得吧唧吧唧的,直誇味道好,以後就由夏正華光榮的負責廚房偉大的事業。這話把夏正華氣的牙齒咬得噶幫響,也不去收拾碗筷等,抱起柳丹慧回到大床上,對她進行了嚴厲的就地懲罰。
但這種懲罰,是人世間讓有些人都甘願冒著坐牢的風險,也要去體驗的一種幸福而甜蜜的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