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何只能低著頭,伴隨著絃樂自顧自地打鼓套子。
待鼓毽子和板兒都停下來後。
沉下氣息,發出第一句唱腔。
“文修~武備~~造~就難~~”
第一句出來。
李樹聲目光往旁邊一看,嘴角露出笑容,孩子第一句尺寸聽得舒服。
聲聲字字送耳邊!
不過這是他當師爺的評價。
其餘位不知道感覺如何,可也大差不差了。
尤其之前那位張雅麗奶奶,看著舞臺的小夥子非常開心,“你徒孫唱的很好啊!”
“老李,再培養培養,以後錯不了。”
“到時候去孩子那邊的鼓曲社嗎?”
“去啊,不是跟老李說好的嗎?好不容易年輕人有這個心。”
“沒錯,今天這一場也就意思意思一下,熱熱身,不過沒想到孩子能耐是不低。我特喜歡小夥子的精神氣。”
……
此刻的老先生們個個都上了歲數,按照平時就是在家裡帶帶孩子或者一天天過日子,但齊雲成的出現卻讓他們打起了幾分精神。
因為他們原本就是唱大鼓的,現在有了一點小動靜,心裡怎麼可能沒有喜悅。
算是孩子又吹起了他們心頭的風。
聽著他們的話,李樹聲雙手背在身後,沒有開口,只默默地看著孩子。
孩子這一次幹了一件好事,希望他的鼓曲社能好好的。
另外時代不一樣了,倘若後輩演員不勤習藝術、靠老弱病殘搞傳承,那才是最悲哀的,如果這樣下去,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後鼓曲不知道還存在多少曲目。
現在有人願意來,肯定為之高興。
當然全國各地不止齊雲成一個年輕人在意曲藝,或許一些地方、一些角落,一些年輕人也跟他一樣努力著。
那他們老輩的,打心底裡會去祝福他們。
希望他們天天進步。
同時李樹聲這時候轉頭看了一眼之前開場的那個姑娘,嚴格來說這位並不算他的學生,只是學校的學生,今天讓她過來演一次罷了。
他現在依舊在培養演員,而如果鼓曲社開業,他們這些孩子也多一個平臺。
是件好事。
不過此刻正在表演的齊雲成哪裡知道先生們的心情。
唱完第一句,在下面觀眾安安靜靜的目光當中繼續唱。
“丈夫事業有幾人全~
既不能筆削漢史聲名振~
必須要手把吳鉤姓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