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2的試飛我是看過的,高速隱身。”
“而且全世界範圍內,大型無人機都是朝著這個方向發展的。”
“我們啟光在做雷達的時候,也儘量在針對這方面。”
“B22那玩意兒是真的不好抓啊。”
沉默。
又是一陣沉默。
防空的首要條件,是要能看見人家。
國內的雷達技術雖然一流,但也沒有哪家單位百分百保證能針對低可偵測性單位。
曹子華理清楚了這一切,才知道這是個坑。
“我就說嘛,空軍不可能一上來就讓我們整大活!敢情是他們整不了,甩鍋呢。”
“小老闆,你聽我一句勸,這個活兒不能接。”
“我們要是有那個水平,就能搞DF快遞了。”
畢竟是藝術家,曹子華的退堂鼓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級別的。
但拋開他的態度不言。
陳晨覺得他的發言很有參考意義。
DF快遞——
什麼快遞不是送呢?
“我心裡有一個不成熟的想法。”
“我們就把假想敵設定成B22。”
“那你們說,B22在什麼時候最好抓?”
甘步庭脫口而出:“起飛階段,由於要接受地面控制站大量指令,起飛前的低空階段一抓一個準。”
“對頭,那麼我們就抓這個階段。”
“起飛他不就需要機場嗎?”
“我們用相控陣雷達和衛星做前端,監控機場頻率。”
“這樣監控的範圍就縮小很多了。”
“一旦捕捉到訊號,上傳到鏈路當中。”
“再發射飛行器,給無人機打下來。”
“這不就是防空了嗎?”
曹子華覺得又有一定道理:“哪照你這個想法,這枚飛行器的射程一定要夠遠。”
“至少兩三千公里,要能覆蓋機場。”陳晨越想越合理。
甘步庭:“要想攔截高速飛機,那麼飛行器自身的速度也要很快。”
陳晨已經有了初步構想:“至少是高因素音速之類的,因為還要考慮到不可攔截性,我們想打別人的飛機,別人不一定躺著給我們打。”
兩三千公里——
高超音速——
不可攔截性——
這三個屬性讓謝超文不自覺的抬起頭,萌萌的問道:“小老闆,這不就是彈道導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