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欣揮揮手,讓助理調出了幾篇報道對映在大螢幕上。
“你看看你看看!這是外媒的黑稿,罵的可難聽了”
曹子華抬頭瞥了一眼:“還好吧,外媒就這樣,我們幹啥他們都能找到角度批評。”
“那你再看看,這是國內的媒體,也沒好話。”
【火箭送快遞,是進步還是倒退?】
【單發造價過億卻和郵政搶業務,深挖蘭雀4號的秘密!】
【掛羊頭賣狗肉,國內商業航天的未來在哪裡?】
【故事邏輯破裂,順風股價頂點閃崩,市值大幅縮水!】
【…………】
曹子華看著這些危言聳聽的報道,心情終於和順風系的高管同步了。
外媒說的難聽,國內媒體說的更難聽。
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在一波無腦的熱度之後,大家開始反思。
蘭雀4號雖然成功了,但其背後的商業邏輯卻禁不住質疑。
用造價幾個億的東西送69.9的快遞,意義何在?
當初順風花了大價錢研發無人機,投入也很高,但沒有人懷疑過無人機的實用性。
因為是同樣高科技,無人機可以批次複製。
火箭不能!
一枚蘭雀4號就算降本到極致,也是七八位數。
而運載能力撐破天,也就是幾噸。
唯一大幅提升的是時效。
可大家都不傻。
快遞的主體是網購。
網購有多少東西真正需要小時達?
既然那麼迫切,為什麼不去超市買?
以上的悖論讓大家產生懷疑。
網際網路的盲從性讓千手觀音的觀感直轉急下,再加上競爭對手背後的推波助瀾。
千手觀音專案雖然成功了,但正面反饋幾乎沒用,黑稿滿天飛。
資本市場上也開始出現翻轉。
除了發射當天順風的股票拉板之外,剩下的幾天全都是瀑布殺。
面對這種情況,作為專案總工的曹子華也無法獨善其身。
“你們別看我啊,我、也是受害者。”
“我之前搞得專案可都是精品。”
“千手觀音這麼一搞,我的風評也受害了。”
俞兆林苦澀道:“曹工你別急著甩鍋,我們知道不管你的事兒。”
“是啊,你只是負責技術,也沒有做大的決策。”
“請蒼天辨忠奸。”曹子華長舒一口氣。
沈欣砸麼著嘴皮:“你有點陰陽怪氣了哈,誰是奸?”
話說完。
會議室裡所有人都沉默了。
其實沈欣也是明知故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