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武打片要起來了,咱們得趕緊拍《京都球俠》,我主動請纓,去京城選演員,拉套人馬開幹!”
“老吳啊,你沒拍過武打片,能行麼?”
“國內導演誰拍過啊?不都是從零開始麼,您要不放心,我和老滕一塊,雙保險!”
老滕,就是西影廠的導演滕文驥,他兒子叫滕華濤,這爺倆不用說了吧……
吳天名和滕文驥關係很好,已經合作兩部電影了,別覺得吳天名是專拍文藝片的,這人邪典著呢。89版《封神榜》就是他鼓搗出來的,露點血腥各種黃暴,透著一股詭異的野蠻原始氣質。
可惜只拍了5集。
他女兒在美國唸書,父女倆為了討生計,開過錄影帶出租店,自己包餃子賣……他待了五年,後來在各路朋友幫助下終於回了國。
西影廠當時正在巔峰,突然沒了火車頭,迅速滑坡再沒起來。
此刻,廠長考慮再三,還是點頭同意:“行,《京都球俠》交給你來拍!”
……
廣州。
《武林》雜誌籌備辦公室。
過去武術被視為毒草,1979年,國家發了一份《關於挖掘、整理武術遺產的通知》,武術才慢慢恢復地位。
這本雜誌就是為了響應號召才搞的,已經籌備一些日子了,準備下半年發行,結果《太極》爆火擾亂了一些工作安排。
“我們原定的雜誌內容,包括專業的武術知識,武林界的一些奇聞異事,一些短篇的連環畫,還有一些民間故事。
原本沒什麼問題,但現在大家都看《太極》,我有個提議,能不能聯絡一下北影廠和編劇,把《太極》改編成,加進我們的雜誌裡?”
“好主意啊!”
“這樣一定增加雜誌的可讀性!”
“就是,創刊號必須要賣好,不然我們都沒信心。”
“說到可讀性,我也有個提議……”
忽然一個人舉手,道:“我認識一位廣州的老文人,他與香港文壇有來往,我們可以透過他轉載一些香港,比如梁羽生和金庸的,你們覺得怎麼樣?”
“這……”
編輯部猶疑起來,梁羽生是左派,便罷了,金庸這個人問題很大啊,他領導的《明報》一直對大陸陰陽怪氣開嘲諷的。
沉默之時,那人又道:“我有訊息,金庸已經正式向新華社香港分社提出訪問內地的請求!”
“真的?”
“可靠麼?”
“絕對可靠,而且改革開放以來,《明報》很少批判內地了,反倒讚美各種開放政策,歌頌領導人,有不少是金庸親自執筆的。”
如此一說,大家都清楚,出於統戰政策,金庸與內地的關係或許要發生變化了。
廣州本就是改革前沿,膽子極大,編輯部領導想了又想,拍板道:“轉!就轉載金庸的,我們創刊號一定拿個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