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的媒體不理解什麼叫“槽點滿滿”,但他們有基本的判斷。
百花獎倒罷了,金雞獎一下幹出三個雙黃蛋,有點挑戰大眾的認知。下午活動結束,召開媒體會的時候,評委們遭到了各路記者圍攻。
官方發言人似乎早有準備,侃侃而談:“根本原因是票數分散。近幾年,我們電影事業蓬勃發展,每年的生產量都在提高,去年已經超過一百部長篇故事片。
水準也是有目共睹,好片子太多,評委在投票的時候往往難以集中,出現兩部優秀作品票數卻都沒有過半數的情況。在這麼一個豐收的景象面前,評委不願意忍痛割愛,完全可以理解。
所謂雙黃蛋,其實是適合我們電影產業發展的需要。”
“那《美麗人生》還沒有在國內上映,拿了五個獎,金雞獎的規則是不是略顯兒戲?”
“金雞獎是專家獎,《美麗人生》雖然沒有公開放映,但在各單位、院校的內部觀片會上已經放過多次了,專家們反響也不錯,入選是符合規則的。
另外我要說一句,我們絕不是因為它拿了金熊才給五個獎,評委們都是德高望重的老同志,本身就是認可的,這是代表我們金雞獎的褒獎和鼓勵。”
這種解釋是不滿意的。
於是第二天的報紙上,出現了大量的質疑聲。
但質疑就質疑唄,下次還敢!
金雞獎的結果出來,要先報給文化部審批,文化部同意了才能頒發。所以雙黃蛋,可以說是領導默許的,要平衡各方關係,根本杜絕不了。
“一場頒獎禮,三個雙黃蛋,金雞獎的公信力該如何建立?”
“中國電影需要一個權威、公正、公平的獎項,金雞獎誕生三年,蹣跚起步,可以理解,但有問題也要改正,希望能進一步完善規則!”
“龔雪三連冠,恐使百花凋零!”
“《美麗人生》從柏林回來已經三個月了,現在又拿了金雞獎,但什麼時候放映依舊沒有訊息,傳聞該片已經被禁,只外銷,不內銷。”
……
活動之後,獲獎的人沒有走。
還要留下來開研討會,至少待個12天。
下午時分。
招待所的房間裡,李文化不在,陳奇自己躺在床上,看著報紙上的報道直樂,三個雙黃蛋算什麼?金雞獎最牛掰的,一次下了五個雙黃蛋!
“咚咚咚!”
“請進!”
龔雪推門而入,隨手關上門,抱怨道:“那個記者真討厭,一個勁問我沒拿金雞是不是表演水平不如潘虹和斯琴高娃。”
“你都不避人了,還關門?”
“哦!”
龔雪一聽,下意識去開門,開了一半更不對了,砰的又關上,白了他一眼:“你聽沒聽我說話?”
“聽著呢,你怎麼答的?”
“我還能怎麼答?我也不能承認不如人家,我打哈哈混過去。”
“沒關係,你把《大橋下面》演好,明年爭取拿金雞。”
“你老實說,我現在表演水平怎麼樣?”她還是挺介意的。
“70分吧!”
“才70分???”
“不要以為70分很低,大部分演員終其一生都剛剛及格,潘虹和斯琴高娃在我看來也不過75分。”
“那你標準太高了!”
“演員要磨的啊,經驗、技巧、閱歷、文化缺一不可,她們倆資質好,再積累積累就能有80分以上了。你拍的都是商業片,這玩意不漲演技的。
《美麗人生》算給你穩定住了,想再提升,就得多拍藝術片。”
龔雪現實中拍的片子不多,演技成長卻比較明顯,早期青澀流於表面,到《大橋下面》的時候已經很精準了,內心戲把握的也不錯。
本應是她更進一步的階段,可惜早早退隱。
“咚咚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