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磯自然歷史博物館是西部最大的,1913年就創立了。
正是下午,在一具鬼鬼祟祟走來走去的恐龍化石骨骼,與一具哇啊啊啊的恐龍化石骨骼之間,一群小朋友坐在小凳子上,館長、專家和老師們分站左右,看著前面的幻燈片展示。
曾幾何時,很多人都相信老美不搞形式主義,直到舊金山“創城創衛”,才發現世界是一家。
這幫小朋友當然是找來的觀眾,個個根正苗紅,昂撒純血。
董智明站在講臺上。
他常年在外風吹日曬,面板黝黑,講話口音很重,像個老農民,但人家唸的是復旦大學,中科院研究員,正兒八經的高材生,自己用英文演講。
“中國第一隻被科學描述的恐龍化石,是1902年在黑龍江附近的嘉蔭縣,被一個俄羅斯人發現的,開始被認為是猛獁象化石。
第二批化石由瑞典科學家在1913年發現,1923年發掘,1929年命名為師氏盤足龍和中國譚氏龍。
1938年,我的老師楊鍾健先生在雲南祿豐發現了恐龍化石,命名為許氏祿豐龍。這是第一具完全由中國科學家自己發現、採集、復原裝架標本的恐龍,後來在重慶展出,當時我們正在與日本人打仗……”
他將中國恐龍化石發掘的歷史娓娓道來,從建國前講到建國後,又講到最近幾年的成果。
幻燈片隨著他的演講,不斷變幻著畫面:
“1950年,棘鼻青島龍!”
“1952年,馬門溪龍!整個頸部長4.67米,整體長度約為13至15米。”
“1964年,巨型山東龍!經過4年多的復原工作,合成了一具骨架,長15米,高8米,是世界上已知鴨嘴龍類中最高大的恐龍。”
“1980年,太白華陽龍!該具骨架長約4.3米,肩高約1米,是目前世界上已知劍龍化石標本中,生存時代最早、儲存最為完整的個體。”
“太白華陽龍發掘於我們四川ZG市的大山鋪,為什麼取這個名字呢?華陽,即華山之陽,指包括四川在內的秦嶺南方各省;太白,則是致敬我們一千多年的一位大詩人李白……”
“這個大山鋪已經成了一個發掘基地,幾年來我們挖掘的恐龍骨片將近8000片,重量近4噸……我們想在這裡建一座恐龍博物館,我們也渴望與各國的恐龍專家、博物館、愛好者們交流,為大家介紹中國的恐龍……”
演講完畢,小朋友們提問,董智明一一作答,流程非常熟悉。
最後,董智明向館長贈送禮物。
一塊馬門溪龍的化石骨片,和一具太白華陽龍的模型。
任何的恐龍化石,包括恐龍蛋,各國都嚴禁出境的,互相贈與的次數都比較少。所以別看是一塊骨片,也是非常珍貴的東西。
“嘩嘩譁!”
在小朋友的掌聲中,董智明與館長展示禮物,讓記者拍照。
訪問團有專門負責“恐龍外交”的人員,主要針對聯合科考、聯合展覽等事宜,陳奇就不管了。但他在蹭採訪的時候,忽然嗶嗶了一通:
“我知道美國的朋友很喜歡恐龍,而中國的恐龍熱也正在興起,我本人就是一個超級超級超級狂熱的恐龍迷。我正籌劃一部恐龍主題的動畫片,很希望能讓美國觀眾看到……”
…………
陳奇不僅在博物館嗶嗶,之後每一個活動他都要嗶嗶一通。
他們來的時機很好,《孤兒怨》有一波小熱度,訪問團也受到了不錯的接待,每到一處主辦方都會安排媒體採訪,大大增加了他們的曝光度。
別的地方不敢說,僅洛杉磯地區,不少人知道一箇中國人制作的電影正在上映,票房不錯,並且人就在本縣。
這叫流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