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奇很喜歡聽林憶蓮的歌。
穩得一筆,大歌小歌都能唱,她還沒有後來的唱功,但先天條件擺在這裡,17歲的精靈鼠小弟,可愛俏皮的唱著《什錦菜》。
”Goodbye, Joe, he&ne&ny oh..... 觀眾做出了貢獻,搖頭晃腦。
四位導師給特寫,黃霆凝神深思,葉振棠明顯不感興趣,杜麗莎和鍾鎮濤也是眉頭緊皺。“快轉啊,唱的多好!”
“每人只有六個名額,當然要認真考慮了。”
電視節目,說白了就是要給觀眾足夠的情緒價值,無論電視劇、音樂、綜藝,觀眾看的不滿足,肯定不喜歡。而首要的一個前提,就是沉浸感。
現場的鏡頭、觀眾、導師特寫、父母焦急的表情、選手的眼神變化等等,這一切都是為了製造沉浸感。
林憶蓮確實唱的不錯,這樣就有很多人希望她能成功,導師卻遲遲未轉。等她唱到一半的時候,鍾鎮濤終於啪的一下,第一個轉了過來。
“耶!”
林憶蓮趁著空擋,揮手蹦了幾下,肉眼可見的開心。臨近收尾時,杜麗莎也轉了過來。
兩位導師選擇了她。
黃面前擺著一份選手的資訊表,他做過很多次評委,就是聽歌,打分,沒了。好聲音的賽制讓他也很嗨皮,可以盡情嗶嗶。
“你在電臺做DJ啊?”
是的,我從15歲就開始做了,我有個藝名叫六ーー,六加一加一,等於八,就是說我這個人很八卦的樣子。“那你每天開場怎樣講?”
林憶蓮咳了兩聲,換了一副柔情的粵語噪:“凌晨一點鐘,您收看的是商業二臺,我是你的DJ六一一。”“不錯不錯!”
黃霑點點頭,繼續問:“你父親是二胡樂師,母親唱紹興戲,你家是浙江人?”“我祖籍是寧波,但爸爸媽媽應該算上海人吧。”
“那你會不會唱周璇的那種,浮雲散..”
黃霑扯著破鑼嗓子唱了一句,林憶蓮笑道:“我不會唱這個,我會唱一點越劇。”“越劇好啊!”
“掌聲在哪裡?”鍾鎮濤氣氛組。“嘩嘩譁!”
只見林憶蓮穩了穩神,站在臺上絲毫不慌,開口唱了一段《黛玉葬花》:“花魂鳥魂總難留,鳥自無言花自羞,願儂此日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
咬字精準,沒有半點港味,而且是清唱,頗為婉轉動聽。“你唱這個我就轉身了嘛!”
黃霑一拍大腿,道:“中文歌很棒的,答應我,多唱中文歌好不好?”“好啊!”
黃霑一扭頭,發現鍾鎮濤歪著脖子在看自己,道:“我又沒講你!”“哈哈哈!”
黃霑沒有劇本,只有一個大體框架,鍾鎮濤有劇本。陳奇根據黃霑的性格,設定了鍾鎮濤與他吵吵鬧鬧的一對組合,效果非常不錯。
最後,林憶蓮選了杜麗莎。
她開心的下了臺,張開手臂擁抱父母,這些畫面都完整的呈現在螢幕上。
選秀節目的一大變革,就是捨棄了呆板的唱歌,增加了個性,給選手多點鏡頭,給評委多點鏡頭,讓他們嗶嗶,體現出“人的感情”來。
這種模式,再加上獨一無二的盲選,才造就了好聲音“她是北角的,我們北角要出明星了!”
妹妹十分開心,主動給哥哥轉了一下TVB,看了一眼,呂方穿著白色的中山裝在唱《我是中國人》,伴舞穿著民國服裝,一個個英勇就義的表情。
“算啦,看亞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