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臺上佈置了一座橋。
一個白白胖胖,穿著紅棉襖,眉心點著一點紅的小孩,提著一盞紅燈籠從側幕走上橋,念著一首各地略有不同,但皆耳熟能詳的童謠: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
“哎呀,這孩子真好看!”
“是啊,白白胖胖多喜慶,像年畫裡的娃娃!”
“你看你,長得跟癟茄子似的!”
瞧見這小孩,觀眾們都樂了,對中國人來說,孩子代表著新生、喜氣、吉祥之意,連童子尿煮雞蛋都能變成某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咧!
“二十五,掃塵土;二十六,燉豬肉;二七二八,把面發,二九對聯貼門口……”
這是很漂亮的場面,一個胖乎乎的福娃,紅棉襖,紅燈籠,給大家送祝福。
張藝某都激動,哎呀,這些元素太合我意了,要是再放首《茉莉花》,抱著琵琶跳大腿舞就好了!
而這小孩張著嘴貌似在唸,實際是放錄音,他走到了舞臺正中,脆生生說出最後一句:“除夕萬家人團圓,歡天喜地過!大!年!”
最後三個字一頓一頓,要重音。
而當最後一個字落地,喜慶的音樂同時響起,鑼鼓聲聲,嗩吶陣陣,舞蹈演員從兩側跑上來,一邊跳舞一邊不露痕跡把孩子擋住,讓他絲滑下臺,無縫轉入下一個節目。
“鑼鼓喧天辭舊歲,爆竹動地迎春歸……”
鏡頭掃過,蔣大為從觀眾席站起,拍著手走上舞臺,跟著是李谷一、朱明瑛、於淑珍等人。
原本黃藝鶴找了10個人唱這首歌,站在臺上一字長蛇陣,啥編排也沒有。
陳奇刪掉五個人,只留五個,又增加了十名伴舞。他要求五人首先要笑起來,笑著唱歌,手要比劃著,然後彼此互動,與伴舞互動。
李谷一唱完,退到旁邊,朱明瑛立刻上來,她唱完也退到旁邊,蔣大為再上來……合唱的時候,五人在伴舞的襯托下全部亮相,很簡單的走位,卻讓舞臺瞬間活潑起來。
“咱們歡聚一堂共飲迎春酒哇,咱們恭賀新禧祝你春節,祝願這豐收之年,人人歡笑,為這新春乾一杯……”
這首歌叫《恭賀新禧》,很適合做開場。
緊跟著,六位主持人一同出場。
男的依舊是西裝和中山裝,陳思思穿了一套紫色衣裙,深色絲襪配高跟鞋。龔雪穿了一條紅色小禮服,比去年要稍稍洋氣一點,也是絲襪高跟鞋。
這社會風氣從絲襪的厚度和顏色就能看出來,風氣越開放,絲襪越薄越多彩。
“親愛的觀眾朋友們!這裡是1984年春節聯歡晚會的直播現場!”
“在這萬家團圓、辭舊迎新的時刻,我們向全國各族人民、港澳同胞、臺灣同胞、海外僑胞以及全世界的中華兒女拜年了!!”
“嘩嘩譁!”
掌聲如潮,觀眾們也歡樂,去年那種感覺一下子又有了,過年嘛,大家要的就是鑼鼓喧天、鞭炮齊鳴、喜氣洋洋。
…………
“不行了,我得上廁所去了!”
“介紹嘉賓不看啊?”
“一會表演節目再看吧!”
大雜院,憋尿的大爺提著褲子就要跑,但下一秒,就聽:“這張面孔大家應該很熟悉,他就是在電視劇《大俠霍元甲》中飾演陳真的,來自香港的演員,梁小龍!”
“霍元甲?陳真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