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邊忙碌的時候,陳奇也沒閒著。
他寫了一篇長文,發在了《文匯報》上。
“程龍轉型成功,《A計劃》在日本大爆,正式確立亞洲巨星的地位。他海外版權的售價會越來越高,但基準線擺在那裡,也不會太過離譜。
日本版權大概在300萬500萬美金之間,韓國在100萬200萬美金,臺灣在500萬800萬港幣,新馬體量小不計入……如此算來,程龍一部片能賣5000萬港幣左右。而他下部戲的片酬起碼800萬,總製作費能拉到一千多萬,OK,嘉禾還承擔得起。
但片酬和製作費這東西,就像童會長的年紀,只會越漲越高。
當程龍片酬到2000萬時,製作費拉到5000萬,海外版權就撐不住了,確切地說,是亞洲市場撐不住了。
或許有人覺得我這個推斷沒邏輯,我們簡單看看就知道了。
《A計劃》在香港只拿了1900萬票房,遠低於《奇謀妙計五福星》,後者比前者更好看麼?未必,但後者明星多,笑料多,搞鹹溼,更合本土胃口。
動作+喜劇+鹹溼+全明星陣容,會成為10年內必賺的套路。
程龍的風格註定他只能做大主角,那如何落地市場?只能把片子做大,大場面、大動作、大爆炸,才能滿足觀眾胃口。這一部投資2000萬,下一部必然投資更多,直到利潤越來越少,虧本收場。
程龍在歐美缺乏影響力,儘快打入歐美市場是最急切的問題。而除了西方大陸市場也是一個好選擇,雖然現在不對外開放,但改革總要經歷過程。
這也是香港影壇的未來,明星片酬和製作費逐年提高,當內外市場都撐不起成本時,港片必死!儘早尋找出路才是硬道理。
中英談判至今,香港迴歸是大勢所趨。
港片受臺灣掣肘幾十年,也該到頭了,奉勸自由總會解散,童會長退休養老,回臺種地,還能安享安享晚年……”
若在以前,大家必會嘲笑:那個大陸仔又發癲了!
如今卻環境微妙,正如陳奇所言,傻子都能看出來香港一定迴歸,那自己這幫人怎麼辦?
陳奇也是第一次公開在報紙上說,讓自由總會滾蛋,大陸市場有希望。他公開嚷嚷,就是想讓全港都知道,以便施行今年的專案。
嚷嚷完他又給各公司發函。
…………
自由總會。
年紀又大一歲的童嶽娟已經70歲了,這不算什麼,歷史上她在79歲才退休,移居加拿大。她在上海還有親友,但一直拒絕回上海,晚年才不得不回去,接受親友照顧。
最後死在上海醫院,89歲死的。
骨灰折騰到臺灣埋了。
看了陳奇的文章,老太太禁不得這麼罵,但她懶得回擊了,有點擺爛的意思,罵也罵不過,打也打不贏,純靠臺灣市場還吊著一點顏面。
“咚咚咚!”
“會長,德寶的人到了!”
“快請進來!”
不多久,兩個人進來了,一個是洪金保,一個是戴眼鏡、相貌清奇的捲毛毛,叫岑健勳,正是德寶的兩位老闆。
香港娛樂圈99%是騎牆派,1%才有真正的政治立場,比如力挺國黨的馮淬帆,還有這個岑健勳。
岑健勳在六七風暴的時候上過街,熟讀馬列毛選,一年被抓了13次。但在70年代的時候,他加入了託派,託派指“托洛茨基主義”派,具體不解釋了。
總之就是反對港英,也反對大陸。
岑健勳因此被大陸列為黑名單,連返鄉證都辦不了,後來解禁了,在內地建立了大地院線。旗下影院近千家,是內地最大的院線之一。
他這個人非常有才華,對電影眼光獨到,還有管理能力。
潘迪升拉著洪金保、岑健勳創辦了德寶,岑健勳已經當老闆了,也不談什麼政治立場。今天他與洪金保過來,就是拜碼頭。
“潘先生有財力,你們二位又是電影界的佼佼者,可謂天作之合。德寶初創,但相信過不了多久就會名震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