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後幾十年中,一直有歸國難僑。
多來自印尼、越南、緬甸等國,國家安置他們的地方就叫華僑農場。
在深圳南部有個叫沙河的地方,背山面海,共有12平方公里的土地,這裡便是深圳僅有的華僑農場一一後來換了個名字,叫華僑城。
陳奇沒找什麼關係,把自己身份一亮,當地就派了個同志陪同參觀。
他怎麼說也是公家人,而且有名氣加成,娶了個大明星老婆。提他不知道,提龔雪的愛人,全國仇視:就是這孫子,讓龔雪息影生孩子去了!
「當年國家從印尼接回來6萬多人,其中一部分安置在這裡,後來陸陸續續的加入,基本是東南亞的。以前這是一片灘塗,費了好大力氣才變成良田,老實說日子過的苦。”
當地同志領著陳奇到了沙河農場,眼前是很古怪的場景。
沒什麼規劃,農田、平房、畜牧、廠房都混在一起,道路也是歪歪扭扭,又原生態又很有活力。
「那邊都是奶牛廠的地盤,主要供給香港。那邊是電子廠的,我們生產的收音機可受歡迎了,
現在還想生產電視呢!」
嗯,知道知道。
奶牛廠變成了晨光牛奶,電子廠變成了康佳。
陳奇點點頭,問:「現在你們確定開發了麼?政策下來了?」
「百分之九十了!說是劃出45平方公里的面積籌資開發,具體開發啥咱也不清楚,反正就是引進外資蓋大樓唄。您今天過來參觀,是想拍一部相關題材的電影?」
「不不,我是看看能不能投資。我要是投資電影院,你們歡迎麼?」
「電,電影院?」
當地同志一愣。
在改革開放早期,很多專案說是招商引資,實際上是駐港企業回來投資建設的。而他們建設的多為工廠、大樓,還沒聽說有電影院的。
「這沒有前例,我回答不了!」
「那我問你,如果這裡開發建設了,你覺得有沒有觀影需求?」
「那當然有了!農場幾千人,建設起來還會湧進大量的工人,哎?你別說你這個想法挺好,你拍的電影大家都喜歡,能很大的豐富業餘生活。」
當地同志不瞭解電影體系的彎彎繞繞,單純從需求上出發,覺得這個點子不錯。
「嗯,我也這麼想!」
陳奇笑笑,沒再多說,只拿著相機咔咔拍了些照片。
過後,當地同志想按照慣例招待一下,結果被陳奇反招待,找了一家館子,嚐了嚐蛇肉。他上輩子在廣東吃過蛇肉,想嚐嚐80年代有啥不同。
據說最好的是過山峰(眼鏡王蛇),用雞肉或者火腿一燉,不知道啥滋味。
當夜,酒店。
天氣熱,陳奇用涼水衝了個澡,擦乾淨光溜溜的往床上一躺,大擺錘指向十二點半。
他想著白天去的華僑農場,破破爛爛,誰能想到後面會變成華僑城呢?還囊括了大名鼎鼎的世界之窗,那可是去深圳必遊的專案。
早在1979年廖公就提出來了,劃出一塊地招商引資,拉拉扯扯今年才下發檔案,明年才籌備開發,由香港中旅負責。
華僑城隸屬於國家僑辦,自成系統。
陳奇想在內地尋找突破口,光靠鄒文懷那幫人還不夠,得另尋支點,比如凌玫,比如華僑城。
簡單講,如果能把電影院建在華僑城裡,那就好辦多了。
隨後,他又在廣州轉了轉,才乘飛機飛回京城。
這次樂春坊與以前不同了。
雜誌社招了兩個新人,可把這小年輕樂壞了,進來就有房子啊!雖然是雙人宿舍,那也是房子啊,還是樓房!
他們白天在這裡工作,晚上回北影廠那邊,保衛科也大多去了北影廠,只留下兩個人駐紮樂春坊一一其實就是給老闆看院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