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片喜歡去臺灣拍攝。
第一臺灣市場是他們的金主爸爸;第二,臺灣的外景更豐富;第三,臺灣對港片有優惠政策,比如前文提到的退稅,
如今轉到大陸來,市場尚待開發,但外景遠比臺灣豐富的多,製作成本也要低廉的多,如果再加上優惠政策,也會形成一股吸引力。
陳奇這一番提議,有中影的利益、有粵省電影公司的利益、有粵省政府的利益、有文化部的利益,方方面面都考慮到了。如果說不足,那就是每年20部名額,港方覺得太少。
但這一點才是卡脖子的關鍵,
香港代表團的這些人,腦子靈活的甚至在考慮轉行來內地投資房地產了。他們能想象到,如果這個基地真的建成,周邊配套的那些設施可能比電影更賺錢。
朱領導的目光停在影視基地的畫上,心中暗贊,跳出傳統的行業思維站在整體佈局上這麼一看,很多問題迎刃而解。
丁橋也在想,凌玫導演是內定的管理者之一,這是多大的一桌飯啊,她應該不會拒絕
一一會議室出現短暫的沉默,各方都在考慮自己的利益。其實都有不足的地方,
但商談這種事兒就是要各方妥協,最後形成一個相對平衡的方案。
而他們轉念又一想,這樣對陳奇有什麼好處?他不參與利益分配,似乎什麼好處也沒有,莫非真是天降聖人?
He......tui!
兩隊代表都不信。
陳奇看著形形色色的眾人,還真沒想太多。
歷史上臺灣解禁,形成了八大片商,熱錢湧入香江,呈烈火烹油之勢。彈丸之地年產200部片,擁有5條院線,這是一種畸形的繁榮,只短短存在了幾年,然後港片迅速下滑。
而他不需要港片繁榮,只需要穩定!穩定!還是tmd穩定!
每年產量100部以內,有幾部大製作,有二三十部中等水準的,有幾部文藝片,餘下的是爛片—..這樣的結構才是香港這個體量應該有的那冗餘的人才怎麼辦?要麼來內地,要麼跟他出海。
在二輪磋商的最後一日,依舊是他一錘定音,各方形成了一個簡陋的統一方案。第三輪就是更具體的利益分配和投資額度了。
當天會議結束,朱領導把他叫住,借用一下文化部的辦公室。
朱領導很興奮,問:「你是怎麼想出影視基地這個點子的?」
「香港外景資源太少,瀑布都用塑膠布代替,人工還高。內地有地皮,人工成本低,國家也在支援港商投資,本來就是互補互利的關係。」
「話雖如此,但一般人可想不到,還是年輕人頭腦靈活。」
朱領導誇讚了幾句,又閒聊一會,問:「之前組織找你談話,你說希望保證東方公司的地位?」
「對!東方公司打拼4年,好不容易有今天,勢頭中斷就太可惜了。”
「嗯,我也這般想。我剛上任就聽說你不少豐功偉績,年輕人不容易啊!25
歲肩上的擔子這麼重—————我看了你們公司的內部情況,人員和架構太簡陋了,沒想過找幫手分擔一下?」
嗯?
什麼意思?
陳奇斟酌片刻,道:「李明富同志經驗豐富,在行政和後勤上給我提供了很好的保障,梁曉聲雜誌社也管理得很好。我們在內地沒什麼工作,主要在香港那邊,那邊我有很多優秀的職工來分擔任務,這點可能讓您誤會了。」
「也對,你的業務主要在香港。」
朱領導點點頭,笑道:「小陳,我覺得你的才能侷限在東方公司太可惜了,
有沒有想過換個工作崗位,承擔更重的任務?」
「您是說?」
「比如外宣工作,你與新華社分社肯定很熟了。」
No! NO!
陳奇一肚子羊駝在奔騰。
那除非讓蘇菲瑪索、莫妮卡貝魯奇、阿佳妮、凱瑟琳澤塔瓊斯、詹妮弗康納利、薇諾娜瑞德一起來勾引我,我再考慮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