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先生!”
陳奇坐了一會,忽聽一聲普通話傳來。
回頭一瞧,一個30歲出頭,英俊到有些陰柔氣質的男人站在後面,正是獲得最佳男配角提名的尊龍。二人沒見過,只是互相知道。
尊龍非常客氣,笑道:“沒想到在這裡跟您第一次見面。”
“確實很巧,來坐!”
陳奇讓他坐一會,閒聊道:“我與你大師兄林正英拍戲,他提到過你,說你帥氣又聰明,練功也好,一直在美國發展。”
“我聽說了,《殭屍先生》很棒。我有時回香港,師兄弟總是提起您,我就在想如果能與您合作就好了。”
“太客氣了!你倒是發展的不錯,最近在忙什麼?”
“我試了貝託魯奇導演一部片的男主角,這部戲在大陸拍攝。”
“結果怎麼樣?”
“導演覺得我不錯,但還想試一試其他人,我目前在等訊息。”尊龍笑道。
倆人聊了聊,尊龍起身離開,去他自己的劇組那邊。
凌玫問:“他是混血麼?”
“是個孤兒,不知道父母是誰,看相貌可能是混血。以前在香港學京劇的,70年代去美國上學,就留在美國發展了。”
“哦,普通話說的還行。”
凌玫沒什麼興趣。
陳奇卻琢磨了一下,貝託魯奇的新片,那就是《末代皇帝》嘍。1988年奧斯卡拿了九座獎盃,被很多人吹上天的神作。
《末代皇帝》得虧在80年代拍攝,很符合當時國內外的調調。裡面充斥著一種濃厚的“西方凝視”,就前文說的西方人渴望看的中國的那點“髒事”,全在戲裡了。
貝託魯奇頂著一個“意共”的頭銜,實際上他可不是“共”,他是這麼理解溥儀的:
“要是我對溥儀沒有同情,我就不會拍這部電影。他是命運的玩物,他的一生都在渴望自由,他夢想著能夠前往西方國家,進入牛津大學深造,成為一個自由自在的人……”
而且,片子裡有一個角色負責審問溥儀,特意選了一個神似教員的演員,舉手投足都在刻意模仿和醜化他的一些習慣動作。
再如慈禧。
慈禧的妝造像殭屍一樣,飾演慈禧的演員叫盧燕,她覺得好像不太對,去請教專家朱家溍先生。
朱家溍來探班,說你這全都不對啊,但貝託魯奇堅持按照自己的設計拍。因為西方人眼中的清朝人就是這樣,傅滿洲嘛!
這種小心思和上下其手有很多,比如拍了洪流、拍日本法西斯軍官比中國看守所的看守都要偉光正、扭曲變態的中國人在欺負一個嚮往自由的皇帝等等……
所以你特麼說《末代皇帝》為啥能拿奧斯卡?!!
當然了,這部片的技法、攝影、配樂等等都很棒,要承認。而愈是如此,愈給某些人提供了吹捧該片的理由。
陳奇不喜歡《末代皇帝》,也不喜歡陳沖,不喜歡貝託魯奇。
他忽地一樂,想到一個可能性:“如果我真的弄一部美國種族題材的片子出來,與《末代皇帝》打擂,奧斯卡會舔哪個?”
“你笑什麼?”凌玫奇怪。
“沒事沒事,想起我兒子了。”
…………
“最佳男配角,克勞斯·馬利亞·布朗道爾《走出非洲》!”
“嘩嘩譁!”
掌聲中,一位老哥上臺領獎,尊龍神情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