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北路。
上午時分,弄堂安靜。孩子們上學,大人們上班,老人推開窗子,趁著有太陽的時候趕緊晾衣服。
龔家與大柵欄的陳家一樣,都成了地標性名人。龔爸爸倒還安穩,因為女兒、外孫、妻子都在京城,自己一個人,沒受什麼打擾。
他退休金夠用,但龔雪還是每個月寄來50塊錢。所以想象一下,一個老男人有錢有閒,還沒有老婆嘮叨,小日子不知道有多爽快。
而想念家人的時候,他就去京城探望,陳奇大多時間不在,見面次數不多。
“哦喲,龔老師買了這麼多好吃的,今天有客人呀?”
“是啊,女婿來。”
“女婿?就是那位,那位……”
“對對!我得回家準備了。”
龔爸爸提了一兜子菜回來,進了石庫門,還是老樣子與兩戶人家合住,公用廚房。龔媽媽會做飯,他手藝也不差,上海男人會做飯不稀奇。
麻利的在廚房忙活,很快擺了一桌。
剛巧,陳奇也拎著大包小包來了,進門就喊:“爸!”
哦喲!
這一聲讓龔爸爸心裡十分熨帖,連忙出來:“小陳來了!怎麼還帶這麼多東西?”
“都是廣東的特產,您忙什麼呢?”
“你來得巧,飯菜剛好!”
二人在鄰居羨慕嫉妒恨的目光中上了樓,龔家養了個好女兒,更找了個好女婿,26歲正處(享副廳待遇),有哪個比得過?
進了屋,收拾的整齊乾淨,有知識分子的氣息,桌上四菜一湯冒著熱氣,酒是好酒,處處透著龔爸爸的生活體面。
二人見面少不算熟,但互相刻意熱絡,那就不成問題。
“酒我就少喝點,我下午去上美影。”
“那你明天就走?”
“嗯,明天回京城。”
“你也太忙了……”
龔爸爸給他夾菜,由衷道:“我知道你乾的都是大事業,不勸你什麼,只是你能休息的時候就休息,陪陪小雪和壯壯。小孩子一天一個樣,成長的時候你不在身邊,挺可惜的。”
“唉,這也沒辦法。”
陳奇有點感傷,自己如果暑期不回去,那就只有年末回家,待到春節結束,每年團聚的時間滿打滿算就34個月。
龔爸爸連忙安慰,岔開話題:“小雪有工作的意思了麼?”
“有呢,我這次回去跟她研究研究,老在家待著不好,得保持自己的事業。對了,如果她工作,您最好也來京城,跟媽一塊陪陪孩子。”
“呃……”
龔爸爸有些顧慮,但還是點點頭:“只要你倆安心,我們一定保障好後方。”
酒是黃酒。
陳奇喝了二兩左右,又陪老丈人聊會天,酒勁也就過去了。這是翁婿第一次單獨交流,龔雪的父母始終有一種“高攀”心理,隨著他事業愈發成功,這種心態愈嚴重。
總覺得他會有男女作風問題,然後與女兒離婚。
好在陳奇一直表現不錯。
…………
萬航渡路橫跨JA區和CN區,胡適、張元濟、盛恩頤故居坐落其中,各種人物掌故為老上海人津津樂道。
又有一處不起眼的院落,正是上美影。
陳奇在下午過來拜訪,沒啥變化,還是動畫大樓、攝影車間、小白樓洋房……但瞧著來去匆匆的職工,卻隱隱透出一股不同尋常的味道。
那是後世打工人為了上班賺錢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