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伍韶祖聯絡之前,朱領導調走了。
新領導姓王。
他沒有地方經驗,大學畢業就一直在研究院搞理論,還做過《紅旗》雜誌的副主編。
說起來,陳奇穿越以來,接觸過並且經常來往的高階幹部都有好些個了,如今全換位置了,連丁橋都要去那個小組當組長。
可謂流水的領導,鐵打的小陳!
「咚咚咚!」
「請進!」
這日,陳奇被喚到了真理部,敲開辦公室的門,見到了王領導。
50多歲的年紀,眉毛很濃,穿著一件灰色的洗到發白的棉外套,不苟言笑的樣子,會讓人想起教導主任,或者古代的老學究。
「陳奇同志!」
王領導連小陳都沒叫,稱呼的很正式,示意他坐下,開門見山:「今天找你談一談,我看了許多關於你和東方公司的資料,你們任務特殊,做的也不錯。以後再接再厲!」
「感謝您鼓勵,我們一定做好工作!」
陳奇有點卡殼,沒料到新領導是這種直來直去的風格。
「你應該知道了,我們會成立革命歷史重大題材領導小組,從今年開始突出主旋律電影,把控好意識形態。你有什麼想法?」
既然對方直接,自己也不能繞彎子,陳奇略一思索便道:「我們電影系統的問題很明顯,沒有破釜沉舟的改革決心,是除不掉病根的。我個人觀點,首先主旋律電影的資金誰來掏?
製片廠一個比一個窮,只能是國家給予支援和補助。
其次,拍出來有人看麼?
電影環境有目共睹,觀眾喜歡看娛樂片—
「那你有沒有好點子?」王領導忽道。
「談不上好點子,治標不治本吧,比如鼓勵機關單位、企業包場看,票房會很不錯。」
王領導沉吟片刻,道:「如果你的《開國大典》拍出來,也採用這種方法?」
「現階段只能用這種方法。」
「上海的電影公司有意引港片進滬,你怎麼想?」
「我覺得可以嘗試一下,這樣有助於我們抓牢香港文藝界,為內地改革多一個試驗點。」
王領導就像一位考官,在一道一道出題,陳奇也得正經起來,一板一眼的回答。而他卻不對這些問題表態,彷彿只聽聽陳奇的意見。
又問了幾個事情,王領導的眉毛微燮,讓整張臉顯得更嚴肅,道:「你常年駐紮香港,又經常往美國跑,對西方比較熟悉。你覺得我們的電影,應該學習西方電影麼?」
喲!
陳奇心裡一跳,這恐怕才是今天的核心要素。
1987年,80年代後期了。
朱領導從來沒問過陳奇關於思想方面的問題,對他非常寬鬆。
當然他不害怕什麼,實話實說:「美國電影工業確實領先我們一截,我啟動赴美交流計劃,就是想學習他們的技術和模式。但我對學員們萬分強調,你學任何東西都好,一定不要學一腦袋西方思想回來!」
「哦?這是為什麼?」
王領導眨眨眼睛晴,第一次露出了比較人性化的表情。
「去年我有一名攝影師,看中了一篇《紅高梁》,想拍成電影。我覺得不好,裡面有太多封建醜陋的東西,現在正是中國與世界接軌,全世界認識中國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