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鶴給玉帝等人講解“心靈”之道,像極了一個開創己道,正在興頭上準備將其發揚光大的一道祖師。
但實際上他可不是,心靈之力相關的東西雖然是他整理出來的,但歸根究底還是源自《天衍遁一劍》,屬於祖師爺傳下來的東西。他雖然不介意為祖師爺傳道,但並不會太過熱衷,傳道只是手段,以此謀奪這方世界的氣運修行,才是真正目的。
當然,因為專修心靈之力,他也有自己的一番建樹。
心靈之力大部分來自《天衍遁一劍》,但也並非全部,也有一部分來自《天樞道經》,以及李鶴自己的感悟,其中有不少甚至是閒雲道人都不會的——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一下了,現在隨著修為不斷提高,他已經基本確定,《天樞道經》確實不是閒雲道人所著。
因為其中涉及心靈之力的東西,跟《天衍遁一劍》不一樣,甚至有些相互矛盾。
完全不像是出自一人之手。
《天樞道經》應該就是師門所說的那樣,出自“華夏第一仙”軒轅黃帝。
這其中涉及諸天演化,很難說清楚究竟先有黃帝還是先有神仙,也說不清楚究竟是太上轉世成老子,還是老子一氣化了三清,但《天樞道經》作為道家“黃老一脈”最初絕學,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
李鶴結合它跟天衍遁一劍,找出其中共通之處,又找出矛盾之處,仔細推敲鑽研,這才領悟了獨屬於自己的“心靈之道”。
只是這一道修己心,一切感悟都只對自己有用,無法傳授給他人。
因此,想靠這玩意開山做祖,顯然是不夠的。
李鶴之所以跟玉鼎真人合作,也正是因為只有玉鼎手裡的功法? 才能真正開闢出“一門”? 去跟佛門、天庭一較高低。至於他自己,只能引導孫悟空等天資傑出之人領悟心靈之力? 卻無法直接教他們太多東西。
反正? 孫悟空主修功法還是《大品天仙決》,神通還是“七十二變”和“筋斗雲”。
同樣因為這一點? 李鶴一點都不擔心因為自己講解“心靈之道”,就被別人摸清楚跟腳針對剋制——心靈之力的本質就是人心? 它沒什麼威力? 自然也就沒什麼弱點,只有在結合道法神通之時,才有威力和缺陷,但那些都是道法神通的? 不是它的。
“當你領悟心靈的力量? 並且轉化為實質時,不要有自己已經掌握心靈的錯覺,因為那只是‘力’而已,不是心靈,心靈本身不可控? 也無需掌控,那就是你們自己。”李鶴講解道:“最後? 貧道慎重提醒各位一句,心靈之道奧妙無窮? 但唯一忌諱就是永遠不要去嘗試控制別人的心靈,因為心靈的作用是相對的? 你影響了別人? 就必然會被別人影響。”
最後這段話? 是他刻意說出來,用來斷絕因果的。
類似於“你不能用我傳授的本領為惡”,提前告誡撇清自己,免得別人闖禍平添惡業。
是的,闖禍。
心靈那玩意兒,低端修行者又是讀心又是操控意志,玩得很嗨,但不涉及本質,都沒問題。可高階心靈脩行者不行,你用心靈入侵別人,成功後不一定就是你入侵了別人,也有可能是失去自我變成別人。
比較典型的就是主世界各大神祗,身份換了又換,光是財神就有趙公明、沈萬三等很多個,將來說不定還得多個“老馬”。
可無論誰做了財神,本源意識都是“財神”,相當於自己變成了別人。
這也是“仙”高“神佛”一等的緣由所在,因為逍遙,有自我。
扯遠了,再說李鶴,他純粹就是擔心有人濫用心靈之力,弄出個“升級版邪劍仙”之類的玩意兒。也不是怕那種東西,修行到了他這個地步,就不會還有怕的東西,只是擔心自己的法門流傳出去造成災禍,惡業算在自己頭上。
“那行,朕替道長下令,三界眾生,不得以心靈之力窺探他人心靈,違者天誅地滅。”玉皇大帝說。
只是,他的眼中卻閃過一道亮光。
很顯然,對於李鶴的警告,他並不感冒,反而覺得,或許自己可以試著連三界眾生的心靈,都主宰,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天”?
一番交談,主客盡歡,在提前給李鶴髮了一份下次“蟠桃盛會”的請帖後,玉帝派人將李鶴送出了南天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