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太皇太后記恨此事,不願意幫忙呢?
她愁雲慘淡的回到臥霞樓,糾結了好一會兒,才讓人備上步輦,去太皇太后那兒。
畢竟躲是躲不過去的。
結果此行比她想的還要悲催些,也不知道明惠長公主提前接到了訊息,還是就有那麼湊巧。
她過去的時候,明惠正在太皇太后跟前請安。
太皇太后對親孫女,還是流著自己孃家血脈的親孫女,那當然是非常寵愛的,摟著明惠直喊“心肝”,各種的溺愛順從。
顧箴走進去就看到這一幕,才行完禮,還沒開口說來意呢,明惠朝底下瞥了眼,就當著她的面,開始跟太皇太后告狀,說顧箴之前看著還覺得是個不錯的人,如今也壞了,非但不念自己從前給她在庶人紀晟面前說好話的情分,反而幫著淳嘉趕她出宮,見不得她在宮裡待著!
太皇太后聽著這話臉色頓時就陰沉下來,顧箴倒是想辯解,可那祖孫倆看都不看她一眼,壓根不給她開口的機會。
明惠說完了兄嫂對自己的不好,跟著就請求皇祖母讓自己一直待在宮裡,她不想下降。
“明惠你就放心罷,只要你自己不願意,誰都別想將你從這宮裡頭趕出去!”太皇太后毫不遲疑的答應了孫女的請求,末了一臉慈愛的哄著明惠去了,跟腳換了一副後媽臉,對著顧箴就是一頓訓斥!
說她身為皇后卻沒有一點點皇后該有的仁善慈愛,連嫡親小姑子都容不下,何況是對待妃嬪皇嗣們?
太皇太后專門提到了皇后近來收權的事情:“哀家才聽說這事兒的時候就有點兒納悶,你又不是什麼能幹的人,貴妃她們幾個平素做的也是十分得體的,楚王才好,自己也才緩口氣,至於那麼急急忙忙的攬權?合著你骨子裡就是這麼個人!真是叫哀家失望!”
待顧箴哭著說沒有這樣的事情,而且給明惠找駙馬明明就是淳嘉的意思,這是為了長公主好!
怎麼可能是趕長公主出宮?
太皇太后冷著臉,說道:“皇帝日理萬機,難免有所疏漏,你身為皇后,合該為他拾遺補缺,而不是言聽計從,沒有一點點自己的想法!如果說只會聽話的話,皇帝要你做什麼呢?皇家伺候的奴才不夠使喚嗎?再者,皇帝既然是一番好意,怎麼明惠聽了你的話就哭天抹淚的,甚至來哀家這兒叫屈了?這難道不是你轉達的問題?哀家知道你素來不是會說話的人,可既然做了皇后,坐在這個位子上,你合該好好兒的想一想,要怎麼做,才能對得起你手中的鳳印!”
“你今兒個惹哭的還只是明惠一個,到底都是皇家人,心裡再委屈也不至於說出去給你宣揚開來。”
“他日眾目睽睽之下也出了類似的紕漏,叫皇家的臉面朝哪擱!”
太皇太后罵的有理有據,顧箴壓根插不上嘴,最後忍著滔天的委屈磕頭謝了太皇太后的訓誨,回到臥霞樓就放聲大哭。
左右見狀面面相覷,想勸又不知道該說些什麼,最後只能將三皇子抱到門口,讓他進去喊母后,纏著顧箴要抱,總算逼的顧箴按捺住情緒,這時候才敢上前安撫:“娘娘,反正太皇太后那兒您已經去過,縱然那邊沒給什麼答覆,您就如實稟告了陛下,說太皇太后跟長公主殿下如今還在氣頭上,不宜強行詢問長公主殿下的喜好,故此打算先將各家子弟物色起來,等過些日子,那兩位氣消了,再呈遞上去。如此陛下必然也不好說什麼了。”
如果淳嘉一定要挑刺的話,這麼做當然也是可以挑剔的。
但顧箴背後畢竟有個顧家,淳嘉哪怕存心給皇后找茬,總也不好做的太明顯。
“……那就先這樣吧。”顧箴咬著唇,思來想去沒有太好的想法,只得抱緊了三皇子,低聲道,“還有,跟家裡說一聲,問問他們有什麼想法?”
顧家有什麼想法呢?
顧家才聽說皇后跟貴妃她們奪權時是很詫異的,然後就是憤怒,因為顧箴進宮這許多年,一直都很規矩,沒有主動給家裡添麻煩過,就尋思著興許自家女兒也是被逼到了極點?
他們如今正觀望著情況,預備時機恰當的時候進言淳嘉,給顧箴撐腰來著。
這會兒總算接到皇后跟前的人的口信,弄清楚來龍去脈,就……很無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