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日後皇帝仍舊隻字不提,群臣們便有些按捺不住。
畢竟無論是太后跟皇子在太液池中被謀害,還是皇后貴妃婕妤皇子們的一系列事情,都不是可以稀裡糊塗矇混過關的。
做臣子的可以給皇帝些日子緩衝、冷靜、處置,但不可能說就這麼心照不宣的含糊過去。
只是尚未有人上表提醒淳嘉該給個說法了,永春侯就先一步帶著禁衛還朝來複命。
他是負責徹查八皇子身世的,這件事情在政治上不算特別大。
至少目前來說,除了少數不長眼的,重臣們在確認淳嘉對袁氏徹底厭棄前,並不想為了這麼個事情跟袁太后結下死仇。
但在輿論上,卻是最容易廣為人知的。
畢竟堂堂皇子被偷龍轉鳳什麼的,實在引人注意。
“回稟陛下,臣受命當日即帶禁衛趕往萬年縣……”新晉的永春侯年少,身量未足,因為之前長年養在攝政王府不見外人,出現在人前的時候,已經是王府樹倒猢猻散,雖然是正兒八經的皇家子弟,卻多少有些怯弱。
這是他頭一次獨自領差使,雖然淳嘉專門安排了一些老成持重的禁衛陪同在側,但這些人頂多在萬年縣的時候提點一二,如今上朝回稟,卻還是隻有永春侯一人。
他就有些明顯的惶恐,嗓音略帶顫意的說了來龍去脈:大概就是他帶著人去了萬年縣,按照那天告御狀的農戶所言,順藤摸瓜的查下去,得出的結論就是農戶的妻子的確給袁賢妃做過乳母,但偷龍轉鳳是不存在的。
農戶的孩子的確是沒有了,不過沒埋在他們去挖開的墳墓裡。
因為只是農家子,年紀又小,當時是隨便讓人埋了個地方。而與此同時萬年縣中有個大戶人家的小女兒沒了,這大戶人家的主母奉承袁賢妃奉承的很好,所以沒少得賢妃賞賜。她又是個疼愛女兒的,故此將許多好東西給女兒陪葬,免得女兒到了地下孤零零的兩手空空會受苦……總之這就是個誤會。
八皇子的確是皇家子。
君臣心平氣和的聽著這結論,除了幾個愣頭青聚精會神的想挑剔外,淳嘉,重臣們,都很淡定,或者說,面無表情。
因為這是眾目睽睽之下的奏對,必須考慮朝廷體面,考慮淳嘉的臉面,所以真相不重要,重要的是整個朝廷如何體面的下臺。
故此愣頭青站出來指出了幾個破綻後,很快就被歐陽燕然跟殷衢等人圓場過去,這場朝會就這麼草草散了。
之後皇帝帶著幾個重臣到御書房,再喚了永春侯來細說真相,方是重頭戲。
這時候氣氛就沒有朝會那麼心照不宣的平靜了。
永春侯一進門就跪下來請罪。
這個請罪不是為了別的,而是為了淳嘉剛剛處置的攝政王黨羽。他其實接到訊息在萬年縣的時候就十分惴惴,想著立刻趕回來推辭爵位跟請罪的。但同行的禁衛們勸住了他,說皇帝自來公平公正又寬厚,既然責罰攝政王黨羽,說明一定是他們做錯了事情。而永春侯小小年紀什麼都沒做,又是皇帝的兄弟,皇帝怎麼會責怪他呢?
與其忙不迭的趕回去展示自己對皇帝的不信任,還不如用心將皇帝交代的差使辦好。
說是這麼說,公襄震不像公襄霄。
後者別管對淳嘉的感觀如何複雜吧,好歹有著十來年相處的兄弟情分在。
還有太皇太后的維護。
論在天子跟前的分量,真不是公襄震能比的。
他就很惶恐。
故此這會兒立刻跪下來沒口子的自承不是。
“好好的這樣做什麼?”淳嘉看了眼,就溫和的責備道,“朕處置那些人是因為他們私下裡搞風搞雨的妄圖離間咱們兄弟。也不想想主宗如今統共才幾個人?你嫡兄因著祖宗規矩還在藩國。偌大帝京,就咱們骨肉倆。朕愛護你還來不及,難道還能因為外人的過錯,責怪自己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