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百二十章 對質

第二百二十章

淳嘉忙碌到深夜,燈下望去,卻絲毫不見疲倦,望過來的目光熠熠明亮,甚至帶著平素沒有的迫人壓力。

永春侯從跨進門就開始戰戰兢兢,益王到底是自幼出入宮廷,此刻倒還穩得住,如常行禮。

“坐下說罷。”淳嘉也沒立刻發作,指了指不遠處的座椅,隨意道,“什麼時候知道的?”

永春侯才為他態度暗鬆口氣,聽得這話就是一驚!

尚未反應過來,就聽益王也是語氣平淡:“陛下親政前就有些懷疑……後來父王去了,臣心裡平靜了許多,再想起往事,倒是有了許多不一樣的發現,拼拼湊湊的,卻也猜了個七七八八。”

皇帝嘆口氣,道:“朕自幼是獨子,原本還以為,至少有你這個兄弟的。”

“天子自來都是孤家寡人。”益王笑了一下,“陛下既然已經富有四海,卻何必追求事事如意?”

淳嘉也沒繼續這個話題,他早年或者還是比較需要益王這個兄弟的,因為公襄氏主支凋敝,那會兒他膝下子嗣年紀又小,益王的存在,為他撐起了許多場面。

但如今皇長子已然就藩,於情於理他都不那麼需要益王了,此刻隨口道了一句,就還是說回正事:“為何懷疑攝政王?”

益王淡聲說道:“臣幼年時候,父母情分極好,後來母妃去的突兀,多年來,許多外人都懷疑,乃是為人所害,專門為了給那陸氏讓位。”

說到此處,他瞥了眼永春侯,方才繼續道,“臣身為人子,自然更加的懷疑此事,這也是臣與父王關係破裂的開端。但漸漸長大,臣卻覺得,這事兒不太對勁……因為父王若是為了圖謀大事,捨棄結髮之妻,何以就娶了個陸氏便罷手?”

像淳嘉,當年親政之後,可是一舉納了殷氏、孟氏、洛氏、歐陽氏這幾家的女孩子入宮,且給予高位,這才是正兒八經聯姻的樣子。

哪有換個妻子就不了了之的道理?

“何況父王平素舉動也不像是迷戀陸氏。”

“要說看重前清平侯……”益王譏諷的笑了笑,“前清平侯又不是陸氏那樣鼠目寸光的主兒,他以宦官的出身,得封侯爵,本身就證明了他的才幹與魄力。既然如此,會為了讓自己的義女獨寵,阻攔父王聯姻諸多高門?要知道,他作為父王后頭的岳父,與父王乃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父王不能得到高門的支援與協助,以至於功敗垂成,對他有什麼好處?”

“縱觀先帝駕崩,母妃去世之後,父王看似野心勃勃,對帝位勢在必得,可真正卻沒做出過幾件符合他野心的事情。”

“而父王就算本身志大才疏,

來萃苑設下多年,至於一個明事理的人都沒有?”

“退一萬步來講,不提那些陸陸續續招攬上門的參差不齊的賓客了,就說前清平侯,如果真的盡心盡力輔佐父王,父王對其一向也還敬重……卻還是讓父王碌碌一生,一無所獲,一事無成,那,也未免太對不起先帝專門冊封的爵位了。”

益王這會兒沒看永春侯,卻還是提到了這個弟弟,“……而且父王這些年來對臣每況愈下,卻沒有給他跟陸氏所出的幼子該有的體面與栽培,反而將其藏在後宅,別說外人,連宮闈之中都無法得見。那會兒臣還是年輕,難免氣盛,光顧著嫉恨憤怒,始終沒能想到真相上去。”

他默然片刻,輕聲說道,“陛下,前清平侯……那陸春草,其實根本不是孝宗所遺之人,而是,神宗先帝的人,對麼?”

一直沒說話的永春侯猛然抬頭!

卻見天子與益王都是一臉平靜,淳嘉眸色沉沉的看了眼益王,緩聲說道:“朕不知道。”

他頓了頓,又繼續,“朕雖然是先帝嗣子,但畢竟束髮之後才從扶陽郡來帝京,這些往事,朕從來不清楚。”

“那陛下當初就沒對父王的舉動起過疑心?”益王眯起眼,“還是您覺得,父王就合該蠢笨至此?”

天子思索了會兒,說道:“朕諸事纏身,其實並沒有多少辰光去揣測攝政王的想法與行事,是否合理。”

他光想著怎麼幹掉這個便宜皇叔,自己大展拳腳了。

而且,就像皇帝自己說的那樣,他是十五歲才從扶陽郡過來登基的,對於公襄氏的主支成員的過往並不瞭解。

甚至格格不入。

故此公襄若寄的舉動雖然很多時候頗為矛盾,難以解釋,甚至連雲風篁都私下裡提出來過好多質疑,然而皇帝不免覺得,可能這位便宜皇叔就是如此不堪造就?

畢竟攝政王的兄弟,可是以正子嫡孫的身份,被外戚逼得鬱鬱而終的……

坦白說,皇帝心裡一直覺得,孝宗兄弟倆的心機城府資質,都不怎麼樣。

“當初戚九麓投奔來萃苑。”益王默然了一下,繼續說道,“臣非常看重他,父王對他也十分禮遇……但沒多久,他就被打發去了定北軍中。當時裡裡外外都以為,他是攝政王府安排進定北軍的棋子。但實際上,從此以後,王府根本就沒有正兒八經的拿捏過他。與其說是往軍中安插耳目,還不如說是專門給有為青年一個合適的去處。”

“臣當時總覺得哪裡不對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