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127、另有人選

隔天的接風宴上,崔繹當著眾人的面將幼弟狠狠訓斥了一頓,並令府中看守庫房的親兵各領三十軍棍,另外調了一批人負責看守。

賬房先生則被髮了三個月的月錢,直接被趕出了府,比起親兵的疏忽大意,他的知情不報更加惡劣,用崔繹自己的話來說,如果不嚴懲這樣的行為,日後王府裡的人都不把持盈當主子,做事不申請不彙報,那還了得?

崔祥則因為是王爺,半個主子,只被罰禁足一個月,沒有崔繹或持盈的准許,誰也不許去探視。

禁足倒還好,崔祥本來也不太愛走動,可不許人探視就悲劇了,小王爺天天在院子裡望眼欲穿,就是等不到鍾綠娉來,連路過都沒有——必須的,偏院當年作為囚禁瘋子王妃謝玉嬋的居所,本來就是偏居一角,不是刻意的話根本不會有人往門口過。

於是崔祥每日神情恍惚,三餐不繼,下人來主院稟報說靜王早飯沒吃午飯只喝了點雞湯,持盈聽罷笑了起來,說:“一個大男人,怎麼比我這懷了孕的人吃的還少,當真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了嗎?”

崔繹正坐在她對面埋頭吃飯,聞言抬起頭道:“別管他,愛吃不吃,不吃就放著,冷了再熱一熱,本王就不信他見不著綠娉就不活了,男子漢大丈夫,該挑的挑不起,該放的放不下,沒出息。”

“可懷祐到底是王爺的親弟弟,比其他兄弟還要更親一層,他不好過,王爺就不心疼?”持盈盛了一碗酸辣魚湯,美美地喝了一口,“綠娉試探過楊將軍,知道他心裡有人,也不願去勉強,橫豎是不能成,王爺何不幫幫懷祐?”

崔繹卻很堅決地搖頭:“不成,一來綠娉不喜歡他,我答應過二舅,一定會讓綠娉嫁個她喜歡的男人,而且是做正妻,懷祐已經娶了榮氏,斷斷不能再毀了綠娉。”

持盈一哂,又問:“那還有二來?”

崔繹端著湯碗,眼色示意左右,小秋馬上將人都攆了出去,持盈奇道:“怎麼了?”

“山符之說無論綠娉看上誰都可,就是萬萬不能讓她嫁給懷祐。”崔繹壓低嗓門說。

持盈默了片刻,也低聲道:“原是這個理,綠娉若是嫁給了懷祐,保不齊王爺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最後就成了為他人做嫁衣,可我看二舅也不像是這樣的人。”

崔繹問:“他從宣州購回去大量私造箭矢,你聽說了嗎?”

持盈點點頭,崔繹又道:“葉家早就試探過二舅,眼下雖不知道二舅當時是怎麼回答的,不過可以肯定的是,他一定沒有拒絕,否則謝效不敢造這麼多箭,萬一被皇兄發現了,就是死罪。”

“那……就這麼吊著?”持盈剛開始確實也防著崔祥會成為第二個謝永,不過日子久了看他不怎麼和人打交道,又鬆懈下來,“懷祐這孩子吧,有點死腦筋,單從他死活不肯信咱們,寧可一個人跑出去迷路這件事上就可以看出,他是撞了南牆也未必回頭的人,只要綠娉一日未嫁,他就一日不會放棄,不是折磨自己,就是折騰別人。”

對於弟弟的性格,崔繹自然是比持盈更瞭解,崔祥看著逆來順受,實際上卻犟得很,只不過不會用激烈的方式反抗罷了。若照山簡的計謀,最好是立刻安排鍾綠娉和別人成親,徹底斷了崔祥和葉家、謝家的念頭,而且這個人一定要能震得住靜王,讓他不敢再打鐘綠娉的主意。

可是眼下燕州大營有兵無將,一個楊瓊,心裡牽掛著身在長遙的程奉儀,一個曹遷,再過兩日就要成親了,誰也沒空娶鍾家大小姐。

思來想去,崔繹滿腦袋烏煙瘴氣,煩躁地揮了揮手:“先不提了,八月十六仲行成親,校尉以上的軍官皆可入席,到時候讓綠娉自己選選,看得上的,我再酌情提拔就是了,總不會虧了她。——賀禮可都備好了?”

持盈笑吟吟地道:“我叫人備了些布匹綢緞,米鹽十車,獸皮二十張,紋銀百兩,還叫人把曹將軍住處裡外翻新了,又添了一口大衣櫥。”

崔繹點頭表示滿意:“現在剛打完仗,不宜太鋪張浪費,這樣差不多了……唔,得再添個喜慶的東西,我在謝效府裡看到個一尺高的紅珊瑚,形狀好,顏色也喜慶,就順手拿走了,本想留給你擺在屋裡看,或者給了仲行吧!”

“紅珊瑚正好,顏色喜慶,寓意也吉利,”持盈鬆了口氣,這些日子她一直在發愁府裡沒什麼討彩的吉祥物件,“我是不在意這些,王爺便賞了曹將軍吧,王爺若是有心,路邊給我摘朵花帶回來,我也是高興的。”

崔繹“嗯”地長長一聲,道:“那就委屈你了。”

持盈樂不可支:“不委屈。”

八月十六,黃道吉日,曹遷的親事在宣州府熱熱鬧鬧地辦了起來。

曹遷本就是崔繹的心腹,追隨他出生入死近十年,在軍中威望頗高,來到燕州後又親事農耕,還常幫著城中百姓推磨趕車修房子,備受百姓愛戴,十六這天一大早,家門口就圍滿了來道賀、看熱鬧的將士和百姓,曹遷一身大紅袍,胸前戴朵大紅花,被人們鬨鬧著簇擁著上了馬,前去迎親。

妻子王氏孃家是燕州的商人,家境殷實,陪嫁的綾羅綢緞都押了三車,新娘子上了花轎後,更有八名家僕沿路饋贈乾果麻糖等,鑼鼓嗩吶聲中,百姓沿途圍觀,拱手賀喜,還有不少承過情的百姓用簸箕端著新摘的瓜果蔬菜、老罈美酒等,一定要送親隊伍收下。

過門後按理要拜雙親,但曹遷父母都在江州,無法趕來,便由崔繹和持盈代受,曹遷春光滿面,喜上眉梢,用紅綢牽著新娘在堂前跪下行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