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的投資型別,都是不盡相同的。將自己的分析,以及投資方式固定為一個模式,其實是不可取的。
不過,雨果又開口補充道:“我當然不是要求一切都按部就班,按照我的方法來。但是,基礎研究,資料分析,都必須按照我的研究方法。”
約納斯問道:“也就是說,不涉及投資的操作?”
他點了點頭說道:“當然,我也不可能將全部經歷放在霍夫曼投行。”
約納斯忍不住問道:“那你的目的是……”
“我要讓那個傢伙知道,米德教授並不是虛有其名,他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是名至實歸。”
米德教授的全名是詹姆斯愛德華米德,榮獲了77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
約納斯不知道這裡面的恩怨,一時之間有些猶豫了起來。
他對羅傑斯很清楚,知道他是一個天才投資家,也是一個離經叛道的人。
在後世,他有一句名言,就是勸投資人不要進商學院。
他的原話是“學習歷史和哲學吧,當服務員,去遠東旅行,幹什麼都比進商學院好。”
羅傑斯在紐約建立量子基金的時候,曾經在哥倫比亞經濟學院擔任過一段時間的教授。
可是他總是對所有的學生說,不應該來讀經濟學院,這是浪費時間。
算上機會成本,時間成本,讀書期間要花掉大約十萬美元。
這筆錢與其用來上學,還不如用來投資做生意,雖然可能賺也可能賠,但無論賺賠都比坐在教室裡兩三年,聽那些從來沒有做過生意的“資深教授”對此大放厥詞地空談要學到的東西多。
而且羅傑斯也從來都不重視華爾街的證券分析家。
他認為,這些人隨大流,而事實上沒有人能靠隨大流而發財。
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羅傑斯一直不被主流經濟學家認可。
但是他的天才是其他人掩蓋不住的,他單槍匹馬,玩著就把錢賺了,到最後,眾人也不得不承認他的才華和能力。
沉吟了一會,約納斯比較了得失,認為羅傑斯這個浪子,的確需要一定的約束。
所以,他艱難地說道:“我可以答應教授,但是,在具體投資事例上,我不會偏向任何一方,只會就事論事。”
雨果教授這才滿意地笑道:“這就足夠了。”
出了金融研究所,約納斯仍然不知道自己今天的選擇是對是錯。
羅傑斯是經過歷史驗證的,雨果教授在後世卻名不見經傳。在能力等級上,雨果應該比不過羅傑斯。
但是有時候也不能完全這麼算,一個科學家沒有一個商人有錢,但是就不能說科學家比不上商人。
雨果更偏向理論研究,而羅傑斯是實踐派。
約納斯肯答應,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施瓦奇院長,雨果教授他們是一個團體的人,約納斯需要得到這個團體的認可。
(過渡完畢,接下來的幾章,時間段會過渡的比較快,迎接快速發展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