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子知道這些人不相信他的話,伸出了兩根手指:“宋氏飛梭織布的出布量,最少提高了二十倍。”
饒是宋老太爺和西法黨人震驚於宋氏飛梭織布機的執行速度,但是他們怎麼也沒想到,出布量提高了這麼多。
在他們看來最多也就八倍,十倍到頂了。
沒想到赫然是二十倍。
也就是說,只要宋家把飛梭織布機增加到一千臺,就相當於兩萬臺織布機的出布量,一萬臺,就是二十萬臺,這個數字未免也太驚人了。
白山子看到宋老太爺和西法黨人臉上的愕然,心裡還出現了一絲得意,雖然這些飛梭織布機不是他的:“這還是次要的。”
“踏板織機是由一個紡婦的左右手操作,所以布匹的寬度取決於紡婦的雙臂寬度,正常也就在五尺左右。”
白山子移開目光,看向了快速執行的宋氏飛梭織布機,舔了舔嘴唇:“這種梭子會飛的踏板織機,就沒有這種顧慮了。”
“只要梭子飛行的凹槽夠長,幅寬做到七尺,甚至八尺都沒有問題。”
朱舜在心裡補充了一句,做到八尺應該沒問題,再寬的話,會因為軌道過長影響飛梭織布機的效率。
聽到這裡,宋老太爺和西法黨人都清楚白山子為什麼這麼眼熱了,對於朱舜的前後態度,會有這麼大的轉變,簡直就像見了一方封疆大吏巡撫。
現在市面上基本上都是五尺寬的棉布,想要做出更寬的棉布,需要特製,不僅需要兩個人來操作,而且出布量低的可憐。
這些改造過的宋氏飛梭織布機,大批次生產出來的八尺寬棉布,對於整個棉布市場來說就是奇貨。
宋老太爺心裡不只是痛快了,有了這些飛梭織布機,就可以救活更多的災民了,差點為那些活不下去的災民,對著朱舜長長作揖。
宋老太爺心裡雖然不在意兩個孫子拜了鄉野出身的朱舜為師,但是也不怎麼好意思在好友面前提起這件事,更不要說在白山子面前了。
結果白山子的行為,宋老太爺終於敢在他面前撫須笑了,還是大笑。
白山子走到朱舜做的石桌旁邊,親自給朱舜斟了一杯茶,堆著笑臉說道:“不知道朱先生還收不收弟子,我家有個不成器的孫兒,想要拜先生為師。”
說是不成器,其實在松江府那是小有名氣的神童,曾經有一位江南名士,甚至主動跑到白山子家裡,準備收那名孫兒為徒。
白山子當初都沒同意,準備憑藉這些年他在京城的香火情,讓孫子拜在正三品侍郎的門下。
不是徐光啟那種擅長奇技淫巧的正三品侍郎,而是一位精通八股文的大儒。
僅僅是因為一臺宋氏飛梭織布機,白山子居然改變了想法,這是朱舜也沒想到的,也低估了飛梭織布機對於紡織行業的重大意義。
朱舜沒有說話,只是在那靜靜的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