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士英回去的路上,正好遇見了宋家老太爺,這位已經七十歲高齡的老爺子,從兒子的書信裡,得知國家遭遇了這麼一場災難。
二話不說,把家裡所有糧囷裡的糧食都拿了出來,就連那座在災年用來保命的糧囷,也是被宋老太爺給開啟了,全部透過水路運到了北直隸。
就這樣,宋老太爺還是不放心,擔心兩個兒子處理不好這件大事,不顧自己已經七十歲高齡了,舟車勞頓的跟著來到了北直隸。
剛好就在今天,宋老太爺親自押送第一批糧食上了岸,坐在排頭的那輛驢車上,從馬士英身邊路過。
宋老太爺看見粥棚的規模,當場就怒了,指著大管家鼻子破口大罵:“這麼一個小小的粥棚,夠幾個人吃的,換成粥廠!”
“另外派人去其他州府多開設幾個粥廠,讓更多的災民有口飯吃。”
宋老太爺瞅著粥廠裡的粥棚一個個的開起來,遞給宋家總管一個眼神,看吧,沒有老頭子我親自坐鎮指揮,肯定不行吧。
宋老太爺在這等了一炷香時間,兩個兒子一個都沒來,又是怒了:“宋應星和宋應晶兩個混賬去哪了!反了他倆了,把宋家的祖訓都給忘了。”
“善舉用的不是錢,而是心!”
大管家本來還想替三老爺和四老爺解釋兩句,想起宋老太爺的脾氣,只能老老實實的回答:“三老爺去做什麼實驗了,四老爺去招人了。”
老三從小到大就愛研究東西,這個倒是能理解。
老四招人應該是為了增加粥棚的人手,宋老太爺的心情好了一些,隨口問道:“招好人手以後,準備在哪開設粥棚。”
粥棚?大管家知道宋老太爺理解錯了,老老實實的回答道:“不是開設粥棚,是給織布作坊增加人手。”
在這個特殊時期,還敢給已經達到五百人的作坊增加人手,宋老太爺的臉色瞬間就黑了:“誰讓他這麼幹的。”
大管家看到宋老太爺的表情,知道自己說錯話了,解釋了兩句,說是為了救活更多的災民。
看到宋老太爺的臉色越來越黑,趕緊把嘴給閉上了,老老實實的回答道:“朱先生。”
拜師對於書香門第來說是一件相當莊嚴的事情,宋士慧宋士意拜師的事情,遠在江西的宋老太爺也得到了訊息。
宋老太爺沒像其他官僚鄉紳那樣,詢問自家孩子的先生,有沒有功名在身,在朝廷做了幾品官,
只要先生的品性不錯,就可以了。
宋老太爺從同鄉那裡得知了朱舜的清廉品性,為了身體戒酒戒了很多年的他,還高高興興的小酌了一杯。
現在聽說這個臭小子敢做出這麼一個冒險的行為,明顯是做官的經驗不行啊。
宋老太爺黑著臉說道:“走,咱們去朱家的紡紗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