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指出,現階段的軍墾糧食產量上不去,似乎和施用的化肥有關係,並且提出了一些實際困難。
鍾白當然知道這段歷史,那是因為當時的化肥還沒有做到因地制宜選用品種,部隊採購的化肥往往又是大規模生產的普通產品,沒有針對性。
畢竟軍工企業裡,你還是沒有聽說過有專門的化肥廠不是?
但看完這篇文章後,鍾白腦中浮現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那就是既然這裡有缺口,為什麼不能針對性的生產一種可以讓西南邊境土地使用,並且有效提高作物產量的化肥出來呢?
這也是產品創新對不對?
鍾白立刻從椅子上站了起來,瘋狂的翻閱報紙,想要找到更多有關的資料。
可惜的是,有關的報道實在是太少。
鍾白依稀記得西南邊境的土地土壤,是以酸性土壤為主,也就是俗稱的紅土地。
而這年頭,有針對性使用不同種類的化肥,尤其是特種化肥的概念根本都還沒有形成。
或許,製作一些特種化肥反而是個契機?
鍾白不禁為這個時代的資訊閉塞而突然感到有些懊惱,要是放在幾十年後的網際網路時代,只需要小小的一部手機,就能馬上查閱到海量資料。
但偏偏現在連個其他方法都沒有,除了去看報紙、查論文,就是去相關部門調閱資料。
鍾白立刻決定這次去天都的時候,一定要想辦法瞭解到這方面的資訊!
一旦確認這個創新產品的想法可行,他是絕對不會放過這個好機會的!
至於在山平縣裡查資料這個想法,鍾白壓根就沒有想起來過,畢竟小縣城你不能奢求太多嘛對不對。
第二天鍾白又出門在山平縣大街小巷為數不多的餐館裡,四處打聽民用味精的訊息。
所有老闆都沒見過一個年輕人沒事非要往廚房跑,看看用的是啥調料這種事情,雖說他這個舉動有些令人疑惑,但好在這年頭人心淳樸,也沒有什麼商業競爭意識,還愣是讓他花了一整天時間基本把山平縣的味精使用情況摸了個七七八八。
基本上,所有的國營餐廳和80%的私人餐館使用的都是“蓮花牌”味精,其餘20%的私人餐館使用的是另外一種叫做“玉園牌”的味精。
而兩者比較起來,“玉園牌”比“蓮花牌”質量更低,對鍾白沒有任何再研究下去的價值。
就算市場佔有量最高的“蓮花牌”味精,雖然得到了食客和廚師們的一致好評,但在鍾白看來,在這種技術下生產出來的“蓮花牌”味精,若是放在幾十年後,那也是分分鐘被淘汰的節奏。
“搞味精產業,現在正是大好時機啊!”鍾白不禁在內心感嘆道。
只要有了啟動資金,以味精生產這種在鍾白眼裡看來技術含量“不高”的小工業,他絕對有自信在一年時間裡,搞出一個質量過硬、成本可控的新品牌出來。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這東風吹不吹得起來,就要看餘東峰這小子去廣府的第一趟行程是否順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