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坡?”
李家坡是一個大島,面積約有一百萬畝,也就中原一個縣那麼大。這個地方,早在三國時,就有東吳將領在其吳時外國傳一書中記錄,當時叫蒲羅中。
這島雖然不大,但處於馬來半島南端,毗鄰馬六甲海峽南口,南隔新加坡海峽與印尼的廖內群島相望,北有柔佛海峽與馬來半島相隔。
對於海上貿易發達的唐人來說,奪取這個島很有意義。
能夠保證在室內佛逝不斷強大起來的情況下,唐船經過海峽的安全。特別是這個是一個島,相對獨立,防禦上更有保證。
畢竟這裡距離中原太過遙遠,因此李超的計劃,就是先佔據一些島,然後設立據點。等有機會,再在馬來半島以及後世緬甸、泰國、柬埔寨、越南等地的沿海佔據一些海港,建立港口城堡,設立殖民據點。
發展殖民據點,以後再慢慢的往周邊擴張。
“室利佛逝吃了這個虧,還會來嗎?”
“來就來,怕啥?”
薛禮豪情萬丈的道,大丈夫就怕不能建功立業,雖然他來到南洋後,發現他加入的這支軍隊,並不屬官軍。但在拜入李超門下之後,他已經成了李超的弟子。
在南洋呆了一段時間,他已經發現,這裡是一片更廣闊的新天地。
“走吧,我們去大漢角抓些土著回來,要在這裡建好李家坡港和城堡,需要的人力可不少。抓回來人越多,我們也能越快的把港城建起來。等城池建好,這些崑崙奴還能用來種植糧食和香料、甘蔗、棉花等。”
歷史上,要到很晚才會有馬來王國,因此此時這片馬來半島也並不叫馬來半島。
半島上,也曾有較強的邦國。
大約在兩漢之交的時候,一群天竺人來到這片蠻荒之地,他們的人數不多,但帶來了佛教、印度教和一整套印度文化制度,將印度教世界拓展到了這個蠻荒的半島。
到了南北朝時期,半島北部新起了一個比較強大的政權,叫狼牙修。
狼牙修國佔據了半島北部的大片國土,與真臘交界。狼牙修還曾向南朝梁朝貢,並善待中國經海路前往天竺取經的僧人。
與中國的海商,也有不錯的關係。
但到了初唐此時,狼牙修已經衰弱了。
南方隔海相對的蘇門答臘島上,室利佛逝卻崛起,他們開始渡過海峽,征討曾經依附於半島北方狼牙修的半島南方土著。
也就是在前幾年,有一位自稱是波斯忽魯謨思地方戰敗落難王者的印度王公,在海上遭遇風暴,流離到了半島。
這個王公率領頭羯荼人脫離了狼牙修的統治,成為半島中南部的地方統治者,自號明君大王。
這個羯荼國興起擴張很快,很有席捲整個半島中南部的勢頭。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李超和張仲堅的那支三萬人的海軍,出現在了半島沿海。
薛仁貴的這支艦隊,只是一支分艦隊,任務就是奪取獅島,建立李家坡港城。
他們不但要與羯荼人爭,還要與室利伄室和狼牙修爭。
而在西面,印度南部地區,此時也不家一個不弱的國家,注輦國。也稱珠利耶國,或者朱羅國,週二千四五百里,國大都城周十餘里,這也是一個很強的海上國家。
此時的南洋,也還是諸國林立的。
中南半島上,林邑剛被滅國,扶南還在真臘的進攻下苦苦支撐。真臘在與大唐結盟後,現在十分強勢。
在真臘的西面,後世緬甸的地方,是驃國。真臘的南面,後世馬來半島的北部,是狼牙修,中南部是羯荼國,海峽南的蘇門答臘島上是室利佛逝。
印度南邊是注輦。
驃國,在永昌故郡南二千餘里。其國境,東西三千里,南北三千五百里。
此時由毗訖羅摩王朝統治驃國時十分強盛,有十八個屬國,二百九十八個部落。東接真臘,西接天竺,南至海,擁有整個伊洛瓦底江流域。
以往,大唐海商與諸國交好,但這一次,來的不久是滿載貨物的商船,還是一艘艘配有火炮,載滿軍士的戰艦。
.。頂點筆趣閣手機版閱讀網址: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