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很有興致的帶著武氏、張超、徐茂公、尉遲恭和李治一起遊了揚州城,看了當年楊廣的江都宮。
“揚州能有今日之繁華,實託楊廣之功。楊廣為晉王時,坐鎮揚州十餘年。正是在他的努力下,江南安定,迅速發展,揚州成為當時江南的中心。甚至成為南北溝通的一個重要點,後來楊廣繼位,遷都洛陽,又開挖大運河,揚州這座城,也成為運河上重要的一座城池,當時甚至有天下富庶,揚一益二之說,繁華盛過長安、洛陽。”
李世民十分感嘆。
其實李世民對楊廣這位表叔很崇拜,這是一個充滿才華的皇帝。
雖然說得位不太正,但本事卻是厲害。相比起他靠玄武門奪位成功,楊廣的奪嫡就輕鬆的多。
在李世民看來,楊廣本來能成為又一個漢武帝。
可惜,過於急躁,最後被貴族世家給聯手推翻了。隋之亡,明面上好像是亡於農民起義,農民起義又好像是因為徵高句麗,可實際上,隋是亡於改革,亡於世家貴族之手。
他李世民也改革,他比楊廣更成功,他滅了高句麗,滅了突厥,滅了吐谷渾、滅了林邑,控制了西域,拓地數千裡。貞觀十幾年,人口大增,天下糧倉滿。可結果呢,也還是被趕下了臺。
楊廣亡於貴族世家,亡於改革。是楊廣的改革觸及了他們的利益。而他倒好,他早年把關隴貴族和關東士族打壓下去了,可卻又親手製造出了一個更強大的軍功貴族集團,然後改革雖然成功了,但最終卻控制不住這個集團。
被張超為首的這些人給聯手趕下去了。
揚州城雖不臨海也不臨長江,但臨運河,距離長江和大海也十分近,因而讓這座城池發展迅速。
據說如今揚州人口破了百萬。
走在揚州,李世民變的有些傷感。看著繁華的城池,他想到楊廣,想到隋二世而亡。
而現在他被流放美洲,此生也許再不能回中原了。他心裡放不下的,還是大唐,他不知道,當年辛苦打下的這片江山,還能傳續多久。
張超總和他說,不會叛亂,可他不相信。
李唐若失去了主動,失去了掌控局面的能力,靠張超的施捨,又能堅持多久呢?
張超不當皇帝,他的兒子呢?
北周和北齊,可都不是宇文泰和高歡建立的。曹操在生前,也一樣沒有篡漢稱帝。
晚上吃過飯,張超接到漢京來的信。
關於李弘泰的。
一個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卻讓漢京朝廷起了一絲波瀾。
現在這個小人物死了。
張超搖頭苦笑。
他現在的位置,和他的實力,在影響著他和承乾的關係。
君臣猜忌,必然的發生了。
這次的事情,頂多算是一個小小的試探。
他和承乾之間,遠還沒有到決裂的程度,但兩人的關係確實在變。
承乾如今沒有這個實力跟張超翻臉,可心裡又不甘現在這種失控的局面。
至於張超,卻是根本沒想過要篡位什麼的,他志不在此。
他理想的狀態,當然是承乾能夠看清楚形勢,相信他的理想,然後接受事實。他依然是大唐天子,朝廷依然是中央天朝,依然是天下之主。
只不過諸侯們分封四邊,握有更多一些的權力。
不過這需要一個轉變,承乾現在只怕一時還難轉過這個彎來。也許他還想著用什麼辦法破局,但張超相信,當貴族諸侯們的實力一點點的強大,當一個全新的平衡形成的時候,承乾到時就只能面對這個事實了。
那個時候,也就是他離開中樞,回自己封地的時候。自己不在朝,相信承乾肯定會輕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