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類似的課程開發有很多種,比如葉脈書籤,比如植物貼畫,比如植物標本,比如插花……
可以有很多種。甚至以可以開發一些相關的課程,並不是一個以植物為主體的民宿,開展自然教育就一定要以植物為主題。
其他的手工、傳統的工匠技術、甚至是一些技能的培訓都是可以的。
關鍵還是看這個課程怎麼進行策劃。
可以一條主線,用其他的課程作為附加。
本來嘛,自然教育的核心就是在自然的體驗中,開發孩子們的思維模式,引導他們的興趣。
所以具體的課程只要不違反這個原則都可以。
另外無動力樂園是一個很好的助力,可以在每個民宿的地方都開一個無動力樂園,這樣孩子們無論是從課程上,還是遊玩的體驗上都會增強很多。
宋蒙城決定還是現在自己的無動力樂園附近找一處合適的地方做第一期的植物博物館民宿。
這樣是最節省成本的方式,因為配套已經有了,只需要把植物博物館建立起來,再做出一些房間就可以了。
成本上會節省很多,而且有了無動力樂園也會和植物博物館形成一個良好的互動配合,可以加大客源的匯入。
不過ip的匯入有一定的難度,用某種植物作為ip顯然不夠合理,容易讓人聯想為民宿主人對於某種植物的偏好。
所以只能從人的角度入手。想找到一個植物學家,或者在行業裡面比較有名氣的人也是挺難的一件事。
有事業單位編制的人,肯定不行,政策上就不允許,個人也不會允許你打著他的旗號賺錢。
而沒有事業編制的植物學家,國外倒是有不少,國內少的可憐。
最主要是宋蒙城也沒有這些人的聯絡渠道。
雖然說有網際網路可以找到很多相關的諮詢,但聯絡起來也比較麻煩。
畢竟網際網路剛開始興起沒有多久,遠遠沒有到達彼此可以無障礙互動的地步。
不過宋蒙城還是下定決心找一個ip,哪怕只是一個沒有名氣的植物學的博士都好,可以在活動中將這位植物學博士的權威樹立起來嘛,自己完全可以打造一個ip出來。
這就需要一個良好的合作模式以及合約的約束了,雖然是雙贏的好事,但人一旦出了名,跳槽的機率會十分高。
宋蒙城讓楚鴻雁針對全國範圍內招聘一位植物學的博士,甭管好不好找,提前準備總是需要的。
將策劃完成,宋蒙城就開始在新經典無動力樂園五十公里的半徑,尋找合適的地方。
找地這件事真不是宋蒙城的強項,有血地方看著十分合適,但都是有主的,或者有專案已經啟動執行了。
連續跑了三天,也沒有確定下來一個地方,特別是需要如此大的建築面積,基本上是沒有的。
這個也不難,只要有合理的手續,自己建設也不是不可以,關鍵還是要看土地的屬性,是不是建築用地。
跑了三天毫無結果,宋蒙城也不費那個心思了,轉手把這個任務交給了高大勇。
高大勇畢竟是本地人,對本地的情況更加了解一些,還特意提醒他,去幾個村子的村委會聊一聊,看有沒有合適的地方。
宋蒙城不出面和村委會聊,是擔心他們坐地起價。
有一個本地人從中斡旋,很多事情就具有了張力,也有了多次談判的可能。
如果宋蒙城過去談,很容易造成要麼行,要麼不行的一次性談判,討價還價的餘地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