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舒文清和趙鳴站在湖邊豪宅門前時,著實震驚了。
這是按華夏北方習俗建造的一座大四合院。面寬三十米,縱深一百餘米,佔地數千平米,共有四進,氣派的雙開間金柱雕花大門。只是主人未入住,懸掛匾額的地方空著。
之所以是四合院,可能和李家南遷不過半個世紀,保留了很多原來的生活習慣吧。
僕役婆子們在裡面忙著,三年多沒人住,光打掃就不是一件容易事。
兩人走到湖邊,遠山近水,涼風習習,說不出的愜意。
“趙鳴,這裡真不錯!”
“風景好,沒想到古代原生態的景色,一點也不比人工造出來的遜色,很精緻。”搞藝術的人還能看不到美?
“不但景色好,關鍵出路好。”舒文清手指湖面,
“你看,水面走的船雖然不多,但你看那艘大的,裝載量肯定超過一噸。”
趙鳴一下腦筋沒轉過來,舒老大,咋一下跳到運輸上去了?
“古人有大智慧呀!”舒文清雙手叉腰,面對湖水感慨起來:
“堰塞湖多危險!將一個本來要放大自然災害的東西,變成一個有利於國計民生的東西,簡直是天才設計!”
舒老大滿嘴跑新詞,這是病,得治!
面前這個湖方圓有二十多公里,最寬闊處起碼有五千米。
剛才搬家來的路上,聽一個口齒伶俐的僕役說,這個湖是五年前發大水,山谷口一座山頭垮塌,堵住了原來的河道。河水流不出去,這一大片山谷全都淹了,就成了這個湖。
當時淹掉的谷地主要是官府和李家的,因此,李家老爺,就是李皚,還想組織大家將堵住的地方再挖開。
教書的劉先生來阻止,說是積水量太大,強行挖開會造成大水衝擊下游。水淹的地不一定能救回多少,下游的地可就要全毀了。下面住的人就要遭災,搞不好再下游的袁州城也要波及。真要影響袁州城,官府肯定要和咱們過不去。
咱家老爺一聽這話,立即就說,有這麼大危險,還不如就算了,留著這個湖吧,以後水量少的年份,稻田用水也不同愁了。
誰知劉先生又反對。說,水是不能堵的。上面幾條小河不停往這裡灌,水位就會越漲越高。終有一天會衝開堵口,猛地一下衝出去。那下游就出大事情了。
挖又不行,堵又不行,那要怎麼辦?
劉先生建議,從東面另一個兩山之間挖出一個口子,讓湖水從新坊河的河道流出去。這樣不但解決了湖水出路,還能解決出行的問題。
因為,新坊河河面寬,地勢平緩,水量增加後,就可以行船了。以後咱們小笠坊,裡睦,新坊這一帶以及新坊河兩岸的人出行,就可以從水路走了。
這個建議讓咱家老爺很興奮,立即召集族中長老商量。
由於工程很大,涉及的人也很多,老爺就帶著劉先生跑官府,曉之以利害。最終官府牽頭將事情辦了,就是現在看到的樣子了。
“才五年,還沒正經名字。咱們給他取個名怎樣?”舒文清被自己的提議興奮到了,“就叫新希望湖,怎麼樣?”
“人民湖更正經,多有老幹部風範!”趙鳴實在不敢恭維舒老大取名字的水平。
“呵呵,是不恰當哈!”老舒訕訕地,頗受挫折。但很快就放下了:
“趙鳴,走,咱們去拜訪劉先生。這名字劉先生取最合適。”
“空手去嗎?”
“你有東西?還是有地方買去?”
趙鳴本來就是不太想去,結果讓平常沒脾氣的舒老大給嗆得,一口氣堵在肺管子裡不上不下,險些就內傷了。
私塾學堂很好招找,一打聽,就在李家堡內東北角。
這是一個單獨的院子,只有一間面南背北的房子,是南方常見的建築風格。進去是一個大天井,兩邊廂房,後面才是學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