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四十八章 適應

一路上,鹽和他們帶的東西,一直是秦毅揹著。田中園和田小燕几次要幫忙,秦毅都沒允。

看到自己的秦叔揹著這麼多東西,腿不軟、氣不喘?走起路上比自己的步子都輕快,田小燕真是佩服得五體投地。

田中園住的房子,靠村寨的一頭。房子還寛敞,有二個房間,原來是這一老一少一人一間,現在秦毅可以和田中園合住一間。

長年地跟著師父在人煙稀少處東躲西藏,頻繁的流動、遷徙,秦毅對這樣的居住條件是熟悉的。只是,由於長時間安定和富裕的生活,他對這樣簡陋的居住和生活條件,已經有些生疏了;要有個適應的過程。

人所以優於別的物種,很重要的是其特有的適應能力。所謂到什麼山,就能唱什麼歌。所謂入了鄉就能隨俗,大丈夫能屈能伸,所謂是龍你就呼風喚雨、興風作浪,是蟲你就老實待著。實在不行不還有那句話嗎?——人有享不了的福,沒有遭不了的罪。

所以對秦毅倒是沒什麼可擔心的。

強大的適應能力,不但使人在改變的環境中可以生存,更重要的是人對自己的再創造。比如食物變化了,吃了新的食物,身體就增加了新的化學成份。生長總是相關的,量變積累了就會引發質變,身體中不斷增加的新的化學成份,也就匯聚成偉大的進化。

在某種意義上,我們可以說——適應就是進步。

不過,這些事情還是讓人類學學者去研究吧,我們還是回到秦毅這裡。

到家後,田中園很快把鹽分成幾十份。然後帶著秦毅去見族長,說是自己的親戚過來投奔。

族長是個慈祥可敬的長者,對人很熱情,對秦毅的來到表示了由衷地歡迎。

這村子人口雖不算多,還真不像我們知道的佟家寨和小秦莊那樣,基本就一個姓。五十幾戶人家,不算田中園這個後到的,就有六、七個姓。

人口最多的是龐姓,族長就姓龐,叫龐佑貴。

田中園和族長說:秦毅給大家買來了很多鹽,已經給大家分好了。族長聽了特別高興,馬上派家人去通知大家。

秦毅和田中園剛回到家,鄉親們就陸陸續續來拿鹽了。

知道田中園昨天一早就去縣城了,也知道今天肯定有鹽吃了。

但賣藝能賺幾個錢?那幾個錢又能換多少鹽?每次一家也就分一點點,沒想到這次每戶一下子分這麼多?

這鹽哪裡是可吃可不吃?是沒有也就只好不吃。恰恰是因為常常吃不到,反而是特喜歡吃。一下子得到這麼多鹽,還從來沒有過,個個興高采烈。

問田中園哪來的這麼多鹽?田中園驕傲的告訴大家:這是他這新來的親戚秦毅,用自己身上的錢給大家買的。

這樣一來,秦毅一下子成了這裡的大功臣,成了公眾人物,成了大家眼中了不起的人物。人心換人心,八兩換半斤,種豆得豆,種瓜得瓜。為大家做了好事,當然也一定會獲得相應的回報。不是有一句話嗎?公道自在人心。

大家對錢不在乎,但對鹽很在乎。有了錢不就可以買鹽嗎?不錯,可這裡的人可不願意動這個腦筋?

到這個時候,秦毅算是安頓下來了。此前,他曾有隱姓埋名的想法,到這裡用個假名字。但一看這地方如此與外隔絕,他打消了這個念頭,不想再費那個事了?

秦毅原在風縣的時候,聽田中園說,這裡不存在著買地的事,原以為這山上還有沒開荒的地。問田中園:這山上沒開荒的地方在哪裡?

田中園告訴他,這山上只要沒人種的地方,都可以去種;誰種是誰的,誰種誰收,誰種誰得。

原來,這山上的土地都是無主的。原來這裡的土地是公有的,原因和存在的條件是土地多,大家用不完。就像空氣,誰會想著去佔有?

秦毅是閒不住的,在這裡當前能做的也就是種地。

接連幾天,秦毅到山上走了走、看一看,發現荒著的地還真不少,秦毅選中了一塊地。他也到別人種的地上看了看,在過去書上,他看到過刀耕火種的提法,還真沒搞清楚是究竟怎麼回事兒?現在他知道了,因為這裡就是刀耕火種。

農具就是一把大砍刀,用刀尖在地上挖個坑,把種子放到裡邊,埋上土就完事了。不澆水不上肥,也不鋤草鬆土。到了秋天,收回多少算多少。

外邊的世界農耕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裡還停留在農耕的最開始的階段。比起採集,吃現成的原始生活,剛剛邁出一小步。

是的,有生產了,但只此而已。

我們知道,秦毅做藥材的生意賺了很多錢,也就是說他是個有錢的人。他把大半的錢留給了他的月兒。我們也說過了,那偌大的一筆錢秦月就是什麼也不幹,幾輩子也花不完的。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