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律封下令雷家的事情必須嚴辦速辦,所以雷家的案子前前後後只持續了半個多月,最後以楚律封大刀闊斧的任命了一位清官出任岐山縣的新縣官來收尾。
雷家的事情塵埃落定,大快人心。新來的縣官就目前情況來看,似乎是位好官的做派,原來暗暗籠罩在岐山縣百姓頭上的烏雲濃霧,似乎一下被撥開了,每個人走在街上都是發自內心的安樂喜悅。
轉眼到了亞歲時節,年關將近,年終有所歸屬。身體虛弱的溫以恆照舊不回老家,只繼續留在蘇九冬身邊,打算和蘇九冬家裡幾位一起過冬至時節。
永源藥膳館的生意越來越好,原本是高興事多,然而蘇九冬仍有煩惱事情纏身,那就是蘇庭安和阿蓉兩個小娃娃的唸書問題。
蘇庭安現年六歲,阿蓉七歲,正是小孩子上學讀書的年紀。
村子裡沒有教書先生,蘇九冬想讓兩個孩子在來年開春時,進縣城裡的學堂裡唸書。
岐山縣裡有一個公立的學堂和三間秀才老爺開辦教學的私人學堂。
蘇九冬最先屬意縣裡的公立學堂,裡面清一色都是朝廷聘請學問考究的夫子,所以蘇九冬對教學質量非常信任。但是苦於沒有公立學堂的學位名額,蘇九冬只能轉戰其他三件私人學堂。
據說三間私人學堂裡的先生都考取過秀才,但也止步於秀才的位置。無法更進一步考取舉人,升官發財遙遙無期,於是三人只能回到岐山縣開辦了自己的學堂,進行教書育人的工作。
蘇九冬打算對每間私人學堂一一到訪檢視過後,再決定要送兩個孩子去哪一間。
今天中午忙完了午膳的時段,下午客人比較少,蘇九冬趁著這段時間打算走訪第二間私人學堂——孔興學堂。
因為昨天蘇九冬拜訪的第一間學堂勝方學堂時發現,來年開春的學位名額也是爆滿,而且蘇小珊也正是在那間學堂就讀。
為了讓蘇庭安和阿蓉遠離蘇家人,所以蘇九冬把第一間私人學堂在心裡略過了,就看剩下來的兩間學堂裡,哪一間的教學水平更加出色。
孔興學堂的門前比較陳舊,合起來的木門歷經風霜,邊緣都是嚴重磨損的痕跡。開樣子這間學堂應該是開辦夫子自己的家,而不是像第一間學堂勝方學堂一樣租用屋子來創辦的。
蘇九冬上前叩門,來開門的是一張陌生有熟悉的面孔,正是蘇家大房、長子蘇興平的兒子蘇春山。
看到蘇九冬來,蘇春山很意外,為蘇家人又跑道蘇九冬那裡惹事了:“九冬妹妹?你怎麼來這裡了?是蘇家發生什麼事情了?”
蘇春山生了一與父親蘇興平很不一樣的臉、老實嚴肅的古板臉。少年老成的他時常皺著眉頭,眉心都皺出了旋心的形狀。
蘇九冬與蘇春山接觸的不多,在蘇家與他匆匆見過幾次面時也不過點頭之交,之聽人說他讀書認真刻苦,但是由於太過認真刻苦,性情都變得古板迂腐得很。
“春山大哥…蘇家沒有發生什麼事情,我今天是來拜訪孔興學堂的顏老先生。”蘇九冬說明來意,蘇春山把蘇九冬請到了院子裡。
院子不算大,綠植亭亭。時至上課時間,伴著屋子裡傳出的朗朗書聲,也算是個稍顯陳舊的宅子增添了一抹書卷氣。
蘇九冬透過窗戶打量著屋裡擺放的桌椅,雖然樣式陳舊了一些,但好在都收拾的乾淨整潔。
桌椅上各自坐了個頭參差的孩子,個個手裡抓著捲了邊的書本,乖乖跟著正在屋裡教書的顏老先生一起,搖頭晃腦的唸書裡的詞句,冬日下午寒冷的空氣裡瀰漫著淡淡的墨水味。
和第一所私人學堂裡十六個學位爆滿的情況不同是,孔興學堂裡只有寥寥六位孩子。蘇春山解釋說,顏老先生不在意孩子數量的多少,六個孩子正好夠他有時間能一位一位認真的去指導。
貴精不貴多,顏老先生認為因材施教下教出來的孩子,比在一個大學堂里老師匆匆講過而不每位細讀的孩子更為可貴。
“沒想到春山哥哥居然在孔興學堂做助教。我看蘇小珊在另一個勝方學堂裡唸書,還以為看在你們親戚一場的關係上,她會來這裡唸書,也給你捧個場的。”400
蘇九冬今日是想來看看孔興學堂的情況如何,現在顏老先生在上課,蘇九冬和蘇春山之間沒話可聊,她只能提一個大家都認識的蘇小珊來開啟話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