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六十四章 誘秦誆楚

此次溫以恆與蘇風瀾在北疆一戰中大獲全勝,得勝班師回朝。

溫以恆於三月十五日大軍動身回京當日給朝廷去函,不負使命獻捷。

從西受降城回京需要快半個月的時間,而途經驛站的信使,快馬加鞭將獻捷信函送往京城,只需要九天時間,所以獻捷信函會比溫以恆的大軍提前到達京城。

兵部於三月二十三日當天晚上將送達的捷報,連夜上呈天鐸帝。

彼時正在御書房裡,與太子云慕林商議國事的天鐸帝欣喜非常,便決定等明日上早朝時,與眾位臣工公佈這一喜訊。

天鐸帝收到捷報後十分喜悅,也沒有了之前商討國事時煩惱的心情:“來人!把前幾日光祿寺良醒署釀造的御酒——呈上來!朕今夜要與太子共慶這件大喜之事!”

與天鐸帝的大喜過望不同,太子云慕林心中對大捷歸京的溫以恆萬分忌憚與嫉妒。

經此北疆一役後,溫以恆與蘇風瀾的關係勢必會親近幾分。而且溫以恆在朝中的聲望必定更上一層樓,戰功又會增加。屆時朝中兩股對立的勢力只怕會再次失衡,對太子一方不利。

雲慕林若無其事的接過酒杯與皇帝舉杯對飲,才試探道:“此次溫相與蘇將軍打了勝仗,實在是我大胤朝幸事。只是……”

雲慕林的欲言又止讓天鐸帝有點點不滿:“只是什麼?以後有什麼話就一口氣全部說完,不要分兩段,說一半留一半。”

雲慕林見天鐸帝搭話,便引導道:“只是他們二人如今戰功顯赫,只怕回朝後居功自傲了,父皇飽讀詩書,肯定也在書中見過那些功高震主的典故吧。”

天鐸帝擺擺手,不以為意道:“蘇風瀾的戰功積累得再多,也就只能侷限於將軍而已,而且他年事已高,翻不出什麼風波了,子初還只是個年輕後生,掀不起多少風浪的。”

雲慕林趁勢說道:“父皇您敬重蘇將軍,也對溫相這次前往北疆援戰讚賞有加。這次他們二人打了勝仗,父皇是不是也認為,蘇將軍與溫相對我大胤朝的社稷有功了?”

“他們二人此番打了勝仗,確實有大功於我大胤朝。”天鐸帝把捷報攥在手裡看了又看,喜不自勝。

雲慕林臉上扯出了冷笑,反問天鐸帝說:“此次我們與高車國在北疆一戰,父皇不以為恥,反而以為蘇將軍與溫相有功,這是為什麼呀?”

天鐸帝驚訝的說:“打了勝仗不以此為榮,你反而讓朕以此為恥?這是個什麼說法?”

雲慕林收起微笑,嚴肅問道:“父皇難道忘了蘇將軍從北疆發來的單于克然的條約了?那份尚未簽署的求和盟約,現在可還在父皇您的御書桌上放著呢。”

雲慕林一指書桌上堆積如山的奏摺,繼續說道:“城下之盟,《春秋》認為是恥辱的。而此次北疆之役,正是敵人將蘇將軍困於燕然山時訂立的。”

“溫相去到西受降城後,這個尚未簽字的條約便被送回京城。這其中是不是就有溫相的意思?”

雲慕林意有所指的把送盟約回京的事情扣在溫以恆頭上,天鐸帝在雲慕林的故意引導之下,也沒有去仔細核算溫以恆到達北疆的時間,與盟約被髮往京城的時間存在著衝突。

天鐸帝臉色一沉:“這麼說,子初先在朝廷上表達自己主戰派的傾向,拉攏朝中大多數支援主戰的朝臣。私底下卻有意求和,所以在到達北疆後將條約上呈給朕…兩面三刀?”

“溫相在父皇面前表現溫文,其實私底下卻是個精於算計、心思深沉的人。他會做出這種表裡不一的事情也不奇怪,父皇可不要被他的外表所迷惑了。”雲慕林把話說得很決絕。

天鐸帝突然警惕起來:“慕林,朕知道你在朝中與子初並不對付……朕不能因為你是朕的兒子,就只聽你的一面之詞。”

溫相與太子云慕林在朝中是互相對立的局勢,二人水火不容,早已是百官皆知的事實。

“你如今趁著子初不在無法立刻回應,便向朕惡意進言、胡亂揣測他的意思,在背後捅刀子,你這樣的行為,不正是你口中所說的兩面三刀之人嗎?”

雲慕林深知天鐸帝多疑的本性,早就料到天鐸帝會對他如此在溫以恆背後說壞話的行為產生懷疑,所以他還留了後手:“既然如此,兒臣不從私人方面出發,還是從事實分析。”

“蘇將軍戰功赫赫,卻在燕然山栽了跟頭,迫於形勢無奈只能口頭答應了盟約,不敢簽訂紙質。溫相得知情況後非但沒有勸阻蘇將軍,反而還把紙質的條約送往京城。”

雲慕林丟擲問題:“他們二人的行為裡,是不是含了打算把條約送到父皇您跟前,讓父皇您自己簽署的意思呢?”

天鐸帝陷入沉思,雲慕林乘勝追擊:“他們處理軍情不利,給了敵人有機可乘的機會,最後還想把責任推到父皇身上,還有什麼比這更恥辱的呢?”三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