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仲冶頓了頓,才鄭重朗聲道:“聖上,此時微臣已經找到了人證,現就在偏殿外,還請聖上容許微臣將他叫進來,詳敘此事。”
唐仲冶說完了一連串的話,卻從頭至尾不敢看溫以恆一眼,更一直側身對著溫以恆,不以正面示人。
天鐸帝的表情越來越嚴肅,應聲道:“傳。”
從偏殿外走進來一人,身穿七品縣令的官服,此時進入偏殿卻也不卑不亢,似乎確有隱情要說。那人步入殿內,禮數俱全:“下官臨潼長史吳潤豪,給聖上請安。吾皇萬歲萬萬歲。”
“臨潼長史?吳潤豪…朕記得你,你是不是在回中縣境內修了個行宮的吳潤豪?”
吳潤豪畢恭畢敬的回答道:“回聖上,正是下官。但聖上有所不知的是,那個行宮,正是溫相囑咐下官建造的。”
對於吩咐吳潤豪在回中縣境內興建行宮的事情,溫以恆並不否認:
“當時聖上帶領後宮娘娘前往驪山避暑,西宮玉娘娘得知會經過家鄉回中縣,便讓下官興建行宮,往後玉娘娘回鄉時能有落腳的地方。因此微臣才會找到吳縣令,吩咐他按令行事。”
溫以恆所提及的玉娘娘,在三年前仍是西宮娘娘,然而三年間因為外家的原因被天鐸帝厭棄,現在已被打入冷宮,成了一名不折不扣的瘋子。
吳潤豪搖搖頭,否認道:“溫相,當時您在囑咐下官修建行宮時,可不是這麼說的。”
溫以恆上下仔細打量過吳潤豪後,從容不迫說道:“如此,在你的記憶中,當時我是如何告知你的,我也有興趣想了解一番。”
吳潤豪對上了溫以恆的雙眼,頓時閃避開:“當時下官剛使了銀子得以投靠您,突然接到您發來的密信。信上寫明聖上此次西巡避暑,必然會前往北麓的驪山陵墓,祭奠始皇帝。”
“待聖上祭奠始皇帝后回京時,一定會路過回中縣。屆時得到會經過的回中縣北邊三十里的地方。您命令下官在那處興建行宮,越精西華美越好,以博聖上與娘娘的青睞。”
唐仲冶故意問道:“後來你真的在溫相的授意下,按照吩咐在指定的位置修建了行宮?”
天鐸帝陷入了回憶裡,緩緩道:“當時回京時確實經過了回中縣,那處行宮確實修建得極美,恍若月宮寶地,當時朕也是在那處與玉禾度過了美好難忘的幾日…”
吳潤豪待天鐸帝回過心神後才繼續詳敘:“正因聖上感嘆行宮優美別緻,便召見下官,寒暄了幾句,下官雖官職卑微,但慶幸口才不錯,博得聖心大悅。”
“至此之後,下官便一步登天,被擢升為下州長史。溫相得知下官升官的訊息,又寫了信過來,暗示下官的升官與溫相有關,下官對此感激不盡,立即給溫相送去了鉅額銀兩。”
“其他官員見下官給溫相送禮,得知溫相略施小計便可使得下官擢升為下州長史之事,便紛紛找下官打聽給溫相送禮的門路。”
說完,吳潤豪拿出幾封信件,直言是溫以恆所寫:“這些信件,便是當時溫相寫給下官的密信。聖上可以派人驗看信上筆跡是否出自溫相之手,以證實下官所言非虛。”
劉德豐將信件遞呈天鐸帝,天鐸帝開啟信件粗略一看,似乎確實是溫以恆的親筆字跡,便這劉德豐將信件拿去找高人仔細驗看。
天鐸帝看看溫以恆與吳潤豪佇立殿前,二人皆無半點心虛的意味,便向吳潤豪問道:
“你自稱原來投靠於子初門下,為何今日又請唐愛卿替你彈劾舉報呢?你不是說你知恩圖報嗎?為何現在又選擇出賣曾經幫助過你的上官?”
吳潤豪並沒有被天鐸帝問住,淡然的解釋道:“溫相作為曾經幫助提拔下官的上官,為下官提供了一條內部資訊,將表現升遷的機會擺在下官面前,下官確實非常感激。”
“下官也確實回報了溫相的‘善舉’。然而等下官回過頭才發現,其實溫相如此收受下官禮品是越矩的行為。如此受賄行徑危害國家,因此下官才冒險上奏舉報,以求問心無愧。”
溫以恆依舊是一副泰然自若的模樣:“既然你問心無愧,為何卻與唐大人一樣,從頭至尾一直不敢正視我的眼睛呢?”
溫以恆轉而對天鐸帝說道:“聖上,從微臣進到偏殿開始,就一直是聽唐大人與這位吳大人在說。現在他們已經說完,聖上不放也聽聽微臣的說辭,才能不偏聽偏信,對吧?”
太子云慕林反對道:“今日父皇傳你本就是要找你問罪,哪裡還有你贅言的機會?”
天鐸帝略顯不耐但又拿溫以恆無法,只能擺手催促道:“好,就聽你說,免得你在背地裡罵朕只聽他人一面之詞,誤信讒言。”
得到了天鐸帝的應允,溫以恆走到吳潤豪面前,正視著吳潤豪,面色不動如山的說道:奇書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