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了達蘭臺的指使,矇頭轉向的朝洛門才如夢初醒般將槍兵推到步兵軍陣前方。
蘇金軍如今有槍兵打頭陣,長槍排列如林,閃著寒光的槍頭也淬了毒液,劇毒且鋒利無比。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溫以恆見達蘭臺打算使用槍兵,便隨機應變替換另一個陣型,打著旗號,指揮山下的蘇風瀾讓胤軍在馬匹上加裝鐵連枷衝擊,前方使用小型衝車撞開排列成陣型的蘇金軍。
轟隆隆的衝車過境,毫無懸念的撞斷了蘇金軍槍兵林立的淬毒槍頭,冰冷的鐵鏈更是直接將蘇金軍的陣前槍兵悍然擊潰!槍兵們失了武器,手無寸鐵,只得鳥獸作散逃回隊伍中。
“居,居然被衝破了……”
感嘆於胤軍作戰能力的達蘭臺對於當前的情況始料未及,不由得愣在原地,右大腿後方中箭傷口帶來的劇痛也終於湧上心頭,達蘭臺疼得摔倒在地。
朝洛門被溫以恆的新鮮打法弄得措手不及,迫不得已一邊勉力應對胤軍的攻勢,一邊帶著達蘭臺、領著蘇金軍邊戰邊退,掉頭回轉巴雅城。
眼看達蘭臺與朝洛門即將與逃跑逃逸,溫以恆卻暫停了放箭的旗幟手勢,山下的蘇風瀾也收到溫以恆的會意,只帶領十二萬人馬對落逃的達蘭臺與朝洛門進行追擊,不再進攻放箭。
蘇九冬對溫以恆停止攻勢的舉動不解:“為何在此時停止放箭?”
“我們完全可以趁此機會將達蘭臺與朝洛門射死。他們一死,蘇金軍群龍無首,便只是一群無頭蒼蠅,任我們拿捏了。”
蘇九冬到底參軍的經驗過少,沒有溫以恆想得深遠。
溫以恆鎮靜自若的解釋道:“達蘭臺與朝洛門現在明顯是要逃回巴雅城。如果他們要逃回去,那就方便我們最後攻城,進城捉活的。”
“攻城一事儘管交由郭將軍去做,我們不用出手。原先我們來時聖上也特意囑咐過,如果有機會能活捉達蘭臺與阿日斯蘭,那便沒有必要對他們二人下死手。”
“捉活的有什麼用?難不成聖上還要與他們談判談條件?”蘇九冬不認為到時候已經喪國的阿日斯蘭與達蘭臺在天鐸帝面前還會有談條件的底氣。
“談條件?”溫以恆嘴角牽起意思輕蔑的笑意,冷哼道:“等他們被捉了回去,哪裡還有立場與我們大胤朝談條件,剩下的只有乖乖聽話的份。”
“聖上之所以要將這蘇金國國王與相國捉活的,應該是想留個活口,也方便往後能誠心收服蘇金國。”
蘇九冬對此舉還是有些不能理解:“若我們今日能攻下巴雅城,蘇金國便能歸入我大胤朝之下,何必還要管他們誠信不誠心?”
來自現代社會的蘇九冬在現代教育影響下,無形中慕強,向來崇尚鐵腕治理,如果能用不可拒絕的強硬的手段說話,就不必在乎敵軍的心情,哪裡還管敵國是否心悅誠服的臣服?
“他們是否心悅誠服的臣服,這確實重要。”溫以恆嚴肅解釋道:“屆時阿日斯蘭與達蘭臺已然是階下囚,聖上是要恩威並施將他二人收歸帳下,好讓他們能心悅誠服歸順於我朝。”
“我初步估計,蘇金國的國境區域將來應該會被封個蘇金都護府。阿日斯蘭與達蘭臺他們二人對蘇金國內的情況最為熟悉,交由他們這兩個當地人治理最為合適。”
“……好吧。但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我還是不認為他們二人會屈服。”
蘇九冬以為,阿日斯蘭與達蘭臺作為蘇金國裡位高權重的兩個人,應該會對家鄉保有守衛與熱愛之心,因此並不認為他們二人與蘇金國的人民最後會心甘情願臣服於大胤朝。
“與其養虎為患,還不如干脆殺了他們,換其他人來治理的好。”蘇九冬自己想著想著,不由得忍不住脫口而出。
溫以恆也深感無奈的長嘆一口氣:“我與你是同樣的看法,深知阿日斯蘭與達蘭臺留不得。”
“他們二人在世一日,往後即使帶領蘇金國歸順我朝,但肯定還著捲土重來東山再起的不臣之心。然而聖上非要留著他們,我們也奈何不得…違抗君命的後果,你也懂得。”
“聖上非要留…真是愚蠢至極。”如今身邊沒有外人,蘇九冬便毫不掩飾她對天鐸帝的惡感,忍不住啐道:“往後若再出什麼差錯就由他自己受著。”
就在溫以恆與蘇九冬討論的當口,懷化大將軍郭啟峰已經率領十五萬西路軍翩然趕到。小蝸牛中文網
溫以恆帶來的十二萬東路軍與十五萬西路軍集結匯合,這支總人數將近三十萬的胤軍終於得以揚眉吐氣,悍然朝巴雅城開拔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