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了事情的前因後果後,石一清準備離開行轅,卻被溫以恆開口挽留:“石大人先不必著急走,待會兒還有些事情要交待於你,今日你就在行轅裡與我們一起用午飯罷。”
溫以恆開口請留,石一清哪有敢走的理由,當即畢恭畢敬的行禮,彬彬有禮道:“承蒙溫相您的厚愛,那下官就恭敬不如從命了。”
能與當朝宰相坐在同一桌上共進午餐,說出去也是倍有面子的事情,石一清自然樂在其中。
石一清如今得知所謂的山秀道長與硯臺棉布,這不過是蘇九冬為讓隱次歸掏錢辦粥廠的計策之後,喜不自勝,忍不住對溫以恆說出了掏心窩的話。
“本以為城中旱情之事被太子壓著,遲遲無法向朝廷上報,下官亦早已做好了背水一戰的準備,打算把自己的家底掏空拿出銀子來賑濟災民…”
“所幸天無絕人之路,地有好生之德。朝廷的賑災銀兩與糧草未到,上天就送來了溫相您,助下官與城中百姓度過難關,實在是不幸中的萬幸了…”
得勝而歸的溫相率領勝利之軍回到西受降城,竟然在得知城中旱情後留下來積極為旱情造勢請捐,才使得在當前沒有朝廷賑災的情況下,城中安定依舊,沒有發生大災之後的暴亂。
如今西受降城中的形勢似乎有所好轉,官員與富戶們“積極踴躍”的捐款捐糧,甚至連一毛不拔的“鐵公雞”隱次歸也在溫以恆的授意下開設了粥廠,使得災民不再忍飢挨餓。
蘇九冬命奴僕將午膳一一呈上來,不外乎都是蘇九冬搭配的藥膳。石一清看到眼前一桌子六個素菜,更加驚歎溫以恆竟還能在開壇祈雨過後繼續堅持吃全素宴。
石一清看蘇九冬為溫以恆開始佈菜,海帶冬瓜薏米湯、茼蒿炒蘿蔔、冬花川貝燉木瓜…道道皆是真正的素菜,不由得問道:“溫相往後這是打算日日食素了?”
溫以恆淡然一笑:“哈,本相雖不是謹於口腹之慾的人,但尚沒有打算日後全部食素。只因災民們尚受困於城中旱情,本相身為朝中官員,斷沒有百姓吃麵而吾大魚大肉的道理。”
“因此本相打算在城中旱情期間暫時食素,既為與災民同苦,也為調養身體,全當修身養性了。”
溫以恆不願外人得知,蘇九冬為他準備藥膳,皆因他體內殘存有百羅裙毒這一深層原因,所以對外號稱為修身養性。
溫以恆食素藥膳雖不全然是為了西受降城裡的災民,但至少在開壇祈雨後的堅持食素為真,是以面對石一清的問詢時也能淡然處之。
更能讓石一清對他食素一事全然信服,這便是為官者收買人心的政治手段之一。
石一清當即以茶代酒對溫以恆奉敬道:“溫相與民同苦,實在難能可貴。不瞞您說,下官以前看過官員惺惺作態假裝食素的例子。”
溫以恆也不免好奇道:“竟有此事?本相還是頭一次聽說,食素一事該如何假裝?”
對“食素”一事頗有見聞的石一清當即滔滔不絕起來:
“早年下官於關內道涼州城府衙做刀筆小吏,曾親眼見過當時的縣令為求個好名聲,日日食素。一開始下官信以為真,哪知細查之下竟發現那位上官的食素,卻不是真的食素。”
“那位上官,每日早餐食粥,中午食麵,晚間吃饅頭。看起來確實是為官清廉的做派。然那早餐的粥卻是拿燕窩混在米里熬製,食粥時加的下料更是拿靈芝與鹿茸研磨成的粉。”
蘇九冬也是頭一次聽聞所謂的食素還能有這樣虛假的作法,不禁邊聽邊搖頭,但卻又十分好奇。
“僅僅是早餐就有靈芝鹿茸做拌料,吃得如此豐盛而大補,那午飯與晚膳豈不是更加昂貴鋪張?”
溫以恆冷聲道:“是否昂貴鋪張暫且另說,只說這樣弄偷天換日的小動作,實在是令人不齒。”
“可不是麼…身為百姓父母官卻欺瞞百姓,確實有愧於百姓。”石一清說罷也不由得握緊了拳頭,連因握緊而滲出薄汗的掌心與指尖都是對那些昏官的不滿與憤怒。
石一清將對此事的腌臢憤慨發洩完畢,繼續向溫以恆說道:
“再說午飯吃的面,面由精米所制,煮麵的油是凝如膏脂的上等豬油,湯是拿當日鮮魚熬出來的高湯;晚間的饅頭裡塞了剁得細碎的豬肉或牛羊肉末。這般食素,遠勝許多葷菜了。”
饒是見多識廣的溫以恆,也是頭一次見識到還有這樣“食素”博名聲的做法,感嘆道:
“天高皇帝遠,這些遠離京城的官員們為了博個清官的好名聲而弄虛作假,竟比那些欺世盜名的京官還會過享受的日子。每日吃得如此鋪張,所使銀錢竟似花不盡。”下手吧
石一清啐道:“官員與富戶們暗通款曲,互利互惠。有富戶們的‘滋養’,某些官員自然是吃穿享受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