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九十三章 離去和歸來的人(一更)

歷史是個戲臺,你方唱罷我登場。

有人離去,就有人歸來。

萬安灰溜溜的出京回鄉了。同時,有三個人返回了京城。

第一位是敢在廷杖時對錦衣衛發動無恥偷襲;無緣無故敢把鎮守太監吊起來打一頓;老當益壯,老而彌堅的王恕。

弘治帝任命他為吏部尚書。

吏部是六部之首。吏部尚書是天下最肥的缺,同時也是天下最得罪人的缺。

朝廷人事大權盡在我手。想索取賄賂,都不用開口。只要別人排著隊來送禮時,自己別拒絕就成了。

但大明的官職一個蘿蔔一個坑。安排了甲,就要虧待了乙。升了丙,丁原地不動就要心生怨恨。

故吏部尚書又是個非常得罪人的職位。

弘治帝知人善任。王恕有兩大特點,一是清廉,二是不怕得罪人。

兩京十二部,惟有一王恕。這順口溜可不是白喊的。

第二位是敢在汪直得勢時,跟他唱對臺戲的馬文升。

老馬成化十一年就是兵部侍郎了,資歷頗深。他平盜亂、御韃靼、治遼東,政績斐然。

可惜,他是個驢脾氣,跟十七八歲就大權在握的汪直不對付。

應該這麼說。汪直是頭小倔驢,馬文升是頭老倔驢。ap.

二驢不可關一棚。

汪直甚至發出了「朝堂之上,我與馬文升只能存一」的怒吼。

最終老倔驢輸給了小倔驢。馬文升被貶。

當然,汪直是有一定政治操守和底線的。且雖是政敵,汪直卻很欣賞馬文升的為人。

馬文升失勢後,汪直不但沒搞趕盡殺絕那一套。還放話給手下的太監們:「誰為難馬公,我殺誰的腦袋」。

弘治帝啟用馬文升為兵部尚書,發揮他的軍事特長。

第三個人,是謫官泰安的劉大夏。

他進京,倒不是擔任京官。而是辦理履任手續,前往廣東擔任布政使。

廣東匪亂近兩年十分猖獗。劉大夏以前在兵部職方司當過郎中。有軍事才能,也有治理地方的經驗。

弘治帝派他去安定廣東。

這三個人,日後會成為中興名臣——「弘治三君子」。

內閣方面,弘治帝也進行了洗牌。他把「棉花閣老」劉吉推到了前臺,擔任首輔。當捱罵的替身。

另外讓兩個人入閣。劉健擔任次輔,徐浦擔任閣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