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千島湖,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很有可能是浙江省的那座新安江水庫。
可巧合的是,楊梓他們今天所到達的南俄湖,有個外號也是叫千島湖。
這座人工湖泊在還未建成之前,附近就都是比較低矮的丘陵。
當攔河大壩落成後,水位開始急劇的上升,那些小山峰也被淹沒的只剩下個尖尖,成為了一個個大小不一的島嶼。
隨著數十年過去,當這裡的植被漸漸的恢復過來後,這片水域居然成了東南亞一個比較有名的景點,很是吸引了不少的旅客前往遊玩。
這對原本只是建了用來發電的政府來說,也算是一個意外之喜吧。
在琅勃拉邦休息了一晚,楊梓幾人隔天一大早就出發,除了在萬榮的時候去那裡的魚市逛了一圈,買了些魚餌後便直接開始趕往南俄湖邊。
這次的拍攝任務,沒有嚮導是他們最大的短板。
大家只能依靠自己以往的作釣經驗在這邊慢慢摸索,至於能否順利的釣獲到自己想要的水中巨物,楊梓幾人心裡都沒什麼底氣。
不過這裡只是他們選定的第一個釣點而已,所以幾人也沒有什麼太多壓力。
他們驅車圍繞著湖邊稍微走了一圈,楊梓最終將車停在了離湖岸不遠的澤拉小鎮。
這裡的生活設施齊全,距離上也十分的方便。
眾人找了個酒店放好行李,巧巧和張嬌便先去了附近的船隻租賃點詢問情況。
而楊梓,錢剛,還有鄧崗三人則將大包小包的釣具拿下車,然後各自開始整理待會所用到的釣具。
開啟竿包,楊梓把新入手的重型拖釣竿一人一支的分給大家,和他們一起研究了一下這種竿子的用法。
作為用來在海中拖釣大型魚類的重型拖釣竿,這些竿子的耐用度自然不用去懷疑。
那一體成型的碳纖維竿身,粗短的體型,加上金屬質感極強的過線輪,讓人握在手中便能感受到那種堅固結實感。
這竿子唯一的缺點就是太過笨重,所以為了輕便,三人還各自挑了一支比較尋常的拋竿,打算用來在水面搜尋的時候試探魚情。
幾人在這邊說笑著收拾了一番,巧巧和張嬌兩人也是從船隻租賃那裡趕了回來。
她們帶回來的訊息讓人有點頭疼,因為這邊能租賃到的船隻都比較小,只適合乘坐三四人左右,大夥必須得要分船行動才行。
眾人得知情況後一起商議了一下,最終決定總共分成三個隊伍出發。
剛好他們九個人,除了拿著魚竿作釣的三人是必須分開的以外,其他人幾人相互搭配了一番後,可以很完美的組成相對獨立而又搭配的組合。
隨著一干相應的準備工作準備就緒,大家都帶上了自己的行李裝備,然後浩浩蕩蕩的向著岸邊的租船行行去。
這邊的船隻是那種比較修長的木船,而且大多都是人力驅動。
巧巧和張嬌選的,是裡面為數不多的幾艘柴油動力船隻。
因為他們在這裡只規劃了兩天的時間,所以這速度上能快一點就快一點了。
也許是從巧巧那裡得知了,楊梓幾人是國外攝製團隊的原因,租船的老闆十分熱情的招待了他們。
甚至他還表示自己可以親自架船,帶著楊梓幾人去湖中搜尋一番,只是希望節目播出的時候,能稍微的介紹一下他的這個小店。
這倒是一個意外之喜,眾人正好缺乏嚮導給他們做介紹呢,突然老天爺就給他們安排了一個送過來,對於對方那些小要求,大家當然是滿口的答應了下來。
雖然他們之間的溝通難度有點大,但有著巧巧在,再加上手腳比劃一下,雙方大概的意思還是比較容易搞懂的嘛。
於是趁著還沒出發,楊梓便開始纏著這位叫潑塔的船老大,向他打聽起了當地的小道訊息來。
對於潑塔他們這些常年住在湖邊的人來說,自己急於知曉的那些問題都只能算是常識,楊梓當然不能浪費這麼好的機會。
他喊上巧巧在一旁做著翻譯,然後三人你問我答的交流起了這邊的情況。
楊梓的問題很簡單,一是這個湖裡面,湄公河巨鯰的曾經出現過的地方,還一個就是南俄湖的水位和魚情分佈。
在潑塔一一為他解答後,楊梓對接下來的作釣行程終於是有了一個比較清晰的安排。
他和一旁的鄧崗還有錢剛一起商量了一下,敲定了他們搜尋的路線後,便開始招呼大家準備出發。
眾人按照分組坐上三艘木船,然後在吵雜的馬達聲中離開岸邊,朝著寬闊的湖面快速的駛去。
對於湄公巨鯰這種大型魚類,它們最喜歡的生活環境,就是待在黑暗的深水之中。
而且因為厭光習性,白天的時候巨鯰是很少外出捕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