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知道皇上為什麼不能消滅獨孤閥麼?”楊英問道。
“我聽說大隋自顧不暇。早已不似當年文帝在位時那般,有著萬國來朝的局面。”黃逸結合歷史與這數個月的見聞。
“如今內庸外患。日國……額……倭國的遣隋使,如今船上裝的全是五石散。還有突厥分化,啟名可汗身死。其子始畢可汗勢力日益建大,早已不願誠服大隋之下。還有高句麗,吐谷渾等大國虎視眈眈。”
“加之國內四大門閥明爭暗鬥。所以皇帝也只能聽之任之,讓他們互相牽制。”
“你雖無官職在身,可說是非常瞭解大隋的現狀了。看得出來你對大隋也很上心。”楊英聽了黃逸的分析,也是點點頭道:“可你越是瞭解越應該知道,若你對獨孤閥出手,將會引起多大的麻煩。”
“哼!只怪,當今皇上昏庸。”黃逸直視楊英。哪怕他真與楊廣有關係,這句話他不說也不舒服。
只是這話一出,楊英臉色立馬黑了下來。
“黃逸!”王行滿立馬喝道:“作為臣子,不得議論君王。”
“不好意識,我可不是大隋臣子。我只是站在一個小老百姓的角度說句公道話。”黃逸不甘示弱:“若皇帝做錯事,屬下進言也要犯法,那不是昏庸是什麼?”
“不管在哪個朝代,以前也好,未來也罷,總有一些違禁詞語。可那些應該是為了防止不法分子煽動百姓作亂用的。若什麼都不能說,那跟文字獄又有什麼區別?”
黃逸話落,宴客廳一下進入沉默。所有人神色各異的看著黃逸。
“噗……”突然,一聲笑聲打破寧靜。
“這位小兄弟,的確是個有趣之人。”商青雅笑道。
“黃兄弟真是……快人快語,呵呵……呵!”單秀兒作為東道主,卻只能尷尬的笑著。
“說的很好!”楊英雖然誇讚黃逸,可仍是滿臉烏雲的盯著黃逸:“正好,此處沒有外人。我們幾人議論議論這‘昏君’也不會有人知道。你說,我們大隋皇帝如何個昏庸法?”
“黃逸!”王行滿滿頭大汗的拉了拉黃逸衣角。
楊英明顯已經動怒,他真擔心黃逸說出什麼過分的話來。
這裡雖然是杜伏威的地盤,可楊英若真要辦了黃逸,杜伏威也不會不給這個面子。
“我想,大家都不喜歡門閥吧?中飽私囊,欺壓百姓。為什麼皇帝不削弱他們的實力?攘外必先安內的道理難道不懂麼?”黃逸問道。
“你以為當今皇帝不想削弱門閥勢力麼?”楊英說道:“你可知何為九品中正制?”
“略有耳聞。”黃逸說道:“漢末以來,天下動盪,人才流徙,無法進行察舉,所以曹丕創制九品中正制,以選拔官吏,擴大政權基礎。其辦法是,在朝廷選擇賢能與有識鑑的官員,擔任其本及州、郡的中正官,由中正官負責查訪散居各地的同籍貫的人事。”
“不錯!”楊英點頭道:“中正官依據的是譜牒家世、德性、才能評定人才優劣,定為九品,據以作任官的標準。九品中正制初行時,尚能秉持用人“唯才是舉”的原則,不分門第高卑。但人皆有私心,中正官在評選時不免偏私。所以制度到了後來,中正官只推選自家氏族子弟。造成現在“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現象,許多門閥也因此而產生。”
“門閥……”楊英嘆了口氣,搖頭苦笑道:“你可知朝堂上,有一半以上的人,是由門閥推選出來的。他們效忠的到底是大隋,還是那些門閥?即便皇帝能一舉消滅這些門閥,大隋朝中還有何人能用?”
“……”黃逸沉默了片刻。
他如何也想不到,大隋朝上的情況,比他想象中的還要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