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到了年底,李躍讓李儉親自去慰問中軍將士,賞些糧食、牛羊肉,拉近太子與將士們之間感情。
李躍沒有這時代君主常有的猜忌之心。
黑雲將士對自己的忠誠,不是一兩次小恩小惠就能收買的。
否則這麼鴻臚司、校事府這麼多年白乾了。
李躍自己也去拜訪王猛,看著他日漸消瘦的身體,強令他休沐兩個月,過一個好年。
“該放下就要放下,不能什麼事都往身上攬,你不在尚書檯,一切不都運轉正常?大梁已經今非昔比了。”
“臣這些年勞碌慣了,閒下來,全身骨頭痛。”王猛辯解道。
“那你就要多多適應,開年之後,朕準備將尚書檯改為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行三省六部制,以後能分攤你的壓力。”
十六國南北朝,權臣輩出,朝代更替頻繁,李躍認為一個重要原因,便是制度不健全。
得勢之人,動輒大權獨攬,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事,加九錫,都快形成一套標準流程了,如同桓溫一樣,站在那個位置,就不得不走下去。
而到了隋唐,權臣梟雄就越來越少,原因便是三省六部制度的執行,政權趨於穩定。
隋唐的各種制度也是十六國南北朝,一代一代摸索出來的。
能被這麼多君王選擇,肯定是符合時勢的。
王猛目光閃了閃,“此制的確利於國家穩定。”
李躍望著他,但凡才能卓絕之人,大多對權力異常痴迷,但比起人治,李躍更相信一個健全的體制。
在這個體制下,才能卓絕之人能更得心應手。
忽然之間,氣氛有些僵持。
將尚書檯拆分,在外人看來是削王猛手中權力之舉,但只要於國家有利,李躍就會堅定不移的推行下去。
“景略能明白朕之心意再好不過。”李躍笑道。
王猛的身體狀況也不支援這麼高強度的幹下去,國家越來越大,從遼東到龜茲,什麼事都攤到王猛身上,壓也能將他壓垮了。
三省六部二十七司。
中書省掌管機要、釋出政令。
門下省共議國政,並負責審查詔令,簽署章奏,有封駁之權。
尚書省負責執行國策和具體事務。
六部,每部管轄四個司,其餘校事府、鴻臚司、海航司由皇帝本人直轄。
互相制衡,不會使一家獨大,也算是一箇中規中矩的制度。
不會出現軍政財權一把抓的狀況。
“陛下心意,臣豈能不知曉?後漢魏晉兩趙,之所以傾覆,皆在權力過度集於一人之手,上能廢黜皇帝,下能制衡百官,若為居心叵測之人佔據,立有王莽董卓司馬懿之禍也。”
三省六部是歷史趨勢,李躍只是將其提前而已,避免後來的摸索試驗階段。
即便施行,王猛依舊是大梁首相。
“今日就不談國事了,當痛飲之。”李躍難得奢侈的帶來幾壇葡萄酒。
拿下龜茲之後,中原與西域貿易暢通起來,蒲陶酒的價格一落千丈。
尋常富戶也能喝的起,也許是受李躍的影響,蒲陶酒在洛陽極為流行。
“哈哈,陛下說的是,今日一醉方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