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薇兒眨著美目看著沈建南問道。
她精緻的臉上,已經沒有了之前的憤怒之色,取而代之是一種興奮還有難以置信。
哪個少年不多情,哪個少女不懷春。
艾薇兒正值花季,對於情感這種東西正是朦朦朧朧,充滿期待和嚮往的年齡。
但出身摩根,在享受著奢華物質的時候,就必須要承擔相應的家族責任。
不可以和平民交往。
因為,自古以來就算是王朝的國王,都需要和其他家族結親聯姻以及利益捆綁,而最古老、最有用的永遠都是姻親關係的利益捆綁。
摩根要想繼續傳承下去,就需要家族所有人齊心協力做出貢獻。
而女人,能夠做出最大的貢獻就是保持純潔的身子,找一個能夠為摩根家族帶來幫助的男人聯姻。
平民,顯然是無法滿足這個條件的。
而從一出生,艾薇兒接受的教育就和普通人不同。
大多數美國人,讀書是為了工作和就業,所以只能去學校學習。
而學校,又將他們的思維邏輯細分,培養成思維固定的思維邏輯模式,好更好的為國家服務。
政治、經濟,甚至真正的自由,在學校是根本就不可能學明白的。
說白了,學校培養出來的,都是不具有獨立思考的工具人,他們對於世界的看法,都是在學校營造出來的世界裡。
但摩根家族不同。
艾薇兒從小就受到頂尖的教育和培養,除了培養禮儀,哲學思想是必修的基本課程之一。
而看的最多的思想和哲學,就是華夏經典文化著作。
如《道德經》、《周易》、《孫子兵法》、《道藏》、《鬼谷子》等等。
而這些東西,百分之九十九的美國人,是不被允許接收到的讀物,或者說,就算接觸到,也根本就看不明白。
可以想象的到。
在這個百分之九十九的美國人都沒有去過華夏的時代,已經掌握了漢語,並且被家族特意培養,艾薇兒會養成什麼樣的思維邏輯和世界觀。
簡單點說,她的世界跟正常人根本就不在一個世界。
有點類似於金扁擔的故事一樣。
普通人學習固定的東西,那是為了生存,艾薇兒學習不同的知識,是為了讓別人生存。
所以,艾薇兒幾乎沒有什麼朋友。
能夠跟她思維邏輯以及世界觀接近並且有話題可聊的,在美國只有有數的幾個大家族繼承人才夠資格,才有共同話題。
但摩根和洛克菲勒鬥爭了一百多年。
這就意味著,能夠接觸到上層世界的人,有超過一半是不被允許和摩根家族有深入交流的。
艾薇兒從小就沒什麼朋友,很討厭那些需要仰仗摩根家族舔狗不厭其煩獻殷勤,唯一的興趣就是做慈善和了解金融。
她想像他的祖先JP.摩根那樣,將摩根家族發揚光大,並且在全世界經濟危機時候的可以力挽狂瀾。
那次聽到議會談論沈建南,有人將沈建南和JP.摩根相提並論,生氣之下就開始調查沈建南。
誰知道,越調查,她就越感到震驚。
沈建南在歐洲表現出來的洞察力以及第一國際資本的所作所為,如果是JP摩根相同年齡的時候,根本就不可能做到。
可能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艾薇兒有一次就在夢裡夢到了沈建南。